*你是多重人講的也就是本體才是你真正的自己,要突破單一的
個體觀念確實不容易,賽斯的說法值得我們深思,再更進一步
去思考生命的問題,萬物一體有其理論依據。
一.前言:
康德:[「不是學哲學,而是做哲學」,做哲學即是用自己的頭
腦思考、判斷、決定。因為用自己的頭腦思考,有時也會思考錯誤
,也許不能期待完美無瑕,但盡自己的全力碰一碰,也可能找出生
路。自己一點努力也沒有,或小心翼翼地墨守哲學之成規,誤認為
這就是哲學;或自始至終逐一暗記哲學教科書與參考書,認為只要
記住這些哲學知識就可以的人,沒有談論哲學的資格。]
康德是大思想家、大哲學家,這是敎大家注重培養自己的思辨能力
,才能逐漸鍛鍊出自己的思想,哲學思想不是背書,點點滴滴漸次
成長,擴充不同的知識領域,對於思考的周延性是很有幫助的。
「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未經實踐檢證的理論是空虛的」這
也是康德說的,意思是不要想到甚麼就做甚麼,這樣很容易自相矛
盾,實踐要有整體性、系統性,有一以貫之的思想理論才能做為實
踐的後盾;而思想理論也不是閉門造車或空思夢想,總是要經過現
實人生的檢驗,看看其實用性如何,否則天馬行空的想法是很空虛
的。思想的實踐性、可行性是通於各大思想家的。孔子說:「學而
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只是學習而不用頭腦去思考,就像背
書一樣,實際的人生依然茫茫然,迷惘再迷惘;如果只是終日空思
夢想而不學習擴充自己,那就太懈怠了。所以論語開宗明義第一篇
就提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悦)乎!」習字的本意是小鳥成
長之初,經由數度學習飛翔,終而能翱翔天際。因此習字的意思是
漸次實踐而有成。學習道理之後,能夠經常的實踐於日常生活,如
果能實踐成功,那種心靈上的喜悅是不可言喻的。
我在部落格上的文章,不會寫的很白話,大都是提供思考的線索
而已,希望閱讀的朋友能從思考中得到領悟的喜悅,所以多半留下
討論的空間,討論對自己是很有幫助的,或者嘗試講給另一個人聽
,講的當中就可發現自己那些環節還不太通順,還需進一步弄清楚
,或者在實踐中發現不通的地方,要如何修正才能圓融,這些都是
在實踐中逐漸微調的,久而久之,就可學會在觀念中去調整自己的
人生,減少實踐上的挫折與困頓。
「哲學不是以某種東西(現實存在的東西)為目的,而是追求某
種可能的東西(可能存在的東西)。在這層意義上,哲學為無限思
考的連續,為無限探究的過程」,這種說法與賽斯學就可連線了。
常聽人說,生命具有無窮發展的可能性,這種說法建立在甚麼基礎
上?大概只有賽斯能說清楚。賽斯講了很多原理與本質上的分析,
從現實看似乎用途不大,其實賽斯並不是要給你一條魚而已,而是
要給你一根釣竿。當有一天你終於了解到,你的生命確實是無窮廣
大時,你就知道要怎麼走了。賽斯說,當你死了之後,你記得的不
是萬里長城或阿里山,而是你個人切身的生活經歷。旅遊與美食已
是過眼雲煙。多為自己留下一些有用的記憶吧!
二.你是多重人:
a.雖然你的生命比你想像的更大、更複雜,但是在你們的可能性
裡,你們的確容許內我有某些自由。所以所謂的自我意識並沒有被
賦予完全的主權。如果自我被容許做所有的選擇,而自己的其他層
面沒有任何否決權的話,你們真的全都會在一種悲慘的處境了。
P.125/68未知的實相卷一
根本就沒有你們所認知的單線式的發展。首先,如你所知,你的
生命是即刻的,雖然實際地你體驗到一個由生到死的順序,然而你
所擁有的身體只是一個可能的身體。它是你那特定的具肉身的俗世
人格所採取的一條發展路線。然而,所有其他發展的可能路線也都
發生了。它們同時發生,但每一個又同時地影響了每一個其他的。
也就是說當你在一個系統裡發展能力,它們在另一個系統裡也多少
較容易發展些。在此地,實際上有比你所知遠較大得多的相互作用
,而你們不知道是因為你們還不習慣去尋找它。你越努力去維護住
傳統說法裡對[自己]的眾所公認的概念,當然,你就越擋掉了任
何一種的不可預測性。
因為你更大的身分覺察到其可能的存在,你同時是在物質裡,
又在物質外的──在時間裡又在時間外的。在你的範疇之外你有一
個更大的身分,但它的一部分是在你的範疇之內的──那就是你。
你的[你性]youness就是你的意義所在—— 一個覺察焦點,意識
到它自己,並且以它自己獨特的癖好選擇並且看待經驗。(可參考
本體才是你真正的自己或從缺的自己)
可能的實相與可能的自己之存在絕沒有在任何方面否定你自己的經
驗或個人性之價值。它們穩穩的在那兒,從確定性之不可預測的範
圍裡選擇那些適合它自己特殊本性的東西。P.74-6同上
b.談人的多重性之前先簡短回顧一下組成人類基礎的意識單位與
意識的特性:
意識單位──來自於一切萬有的心智(不是一般的心智,比較
是靈魂性質的)而且一切萬有內化於任一意識單位中。意識的基
本單位一旦被表達出來就不會再被分裂得更小,但是不要把它們
等同於粒子,雖然它們顯然不是具體的。它在它自己內天生的包
含著擴張、發展及組織等的無限特性。然而,在它自己內,永遠
維持著它自己的個別性之核心,不論它變成甚麼組織的一部分或
他與其他此種基本單位如何混合,它自己的身分不會被消滅。
它是有覺性的能量,在它自己內認它自己為它自己,並非[
個人化了],卻是有覺性的。所以,它是所有其他種類意識之源
頭,而它的活動之種類是無窮無盡的。它與其他的同類合在一起
,因而形成意識單位群──如同原子與分子之組合在一起。
意識單位被賦予了不可預測性,那不可預測性本身就容許了
無窮盡的模式與成就。很不幸的,就你們人類而言,[靈魂]這
個字已經被誤用而且僵化了,以致於想解開那觀念性的困難已經
變得極為困難了。
意識單位的本質就是,在你們物質宇宙及其他的宇宙裡每件
東西之後那賦予生命的力量。這些意識單位可以同時出現在所有
的地方,無須經過空間,它們是同時在所有地方。它們不會被認
出來,因為它們永遠以別的東西的樣子出現。當然,它們移動得
比光還快。在一個原子裡有好幾百萬個這種意識的基本單位(如
果佛教知道這回事就不會講四大皆空)。這些單位的每一個都覺
察到所有其他單位的實相,並且影響了它們(所以身體的運作能
瞬間同步運行)。所有的可能性都被探索並且經驗,而所有可能
的宇宙都是由這些單位創造出來的(意識單位可當作存有及力量
來運作)。意識單位並沒有人類的特性,它們的確擁有它們自己
的傾向、偏好、癖好,它們也非閒置能量的叢塊。它們是有活力
的、覺察的、帶電的、有著所有生靈的條件。所有的心理結構都
是由這種組織所組成的。它們天生被賦予了生長及創造性的組織
之欲望與癖好,那麼它們不是單獨而孤立的。
所有的物質都是建立在意識單位上(也等於一切萬有內化於
一切物質之中 ,說上帝與你同在應該從這個方向來理解。但是一
切萬有並不介入個體性的私人活動),因而物質也連帶享有意識
單位的不可預測性以及它們要探索所有可能性的癖好。即使你們
的原子結構也是懸在可能性之間,並無固定化。如果這是真的,
那麼,顯然的,[你]只覺察你自己的一個小小的可能部份──
而這個部份你當作是你的身分來保護。如果你只把它想做是[你
的]更大的身分所採取的一個焦點而已,那麼,你就可以了解我
現在所說的,而不會在對比之下感到微不足道或失落。然而,你
所擁有的那個焦點(自我)的確是不可侵犯的。 (上)
(p.70-3 未知的實相卷一 方智版 王季慶 譯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