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佛教法華經說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使眾生經
由佛之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得解脫),那麼賽斯以何因緣而藉魯柏
之口出現於世?最主要就是要告訴人類,時間到了,如果我們一直
停留在物質世間的狹隘觀點對人生問題或社會、家庭、個人問題反
應,會沒完沒了。
是時候,必須要超越了。很多事恩恩怨怨,就算了。把焦點
自人間轉移,創造新的實相,開發新的意識知覺領域。理性不能再
像目前鎖在物質世界看生命,必須開發內在感官進入內在實相,以
使直覺能帶領理性做更大的發揮,人類才能創造新的文化模式。
當人的意識對它自己有把握時,它就不必如此狹窄的集中焦點
在物質世界,然後,人類意識的真正綻放就可以開始了。於是,自
我可以擴展而變得覺察它先前忽略的實相。因為意識心在學會了以
實質方式聚焦之後,就應該去擴展,去接受無意識的直覺與知識,
並且把這些非常具創造性的原則組織成文化的模式。
是時候了,人類必須開始運用並實驗內在感官(才有辦法進入
理性與直覺合一,才能接受無意識的直覺與知識),這對於人這個
族類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為了充分實現人類的潛能,新的觀念
必須崛起,可是新的觀念無法在人類目前所允許它自己的有限範圍
內產生。
壹.靈性與活力
(一) 活力----並非青春洋溢依靠肉體玩樂嬉耍。你的活力"搖鈴
且歌唱",響徹這個宇宙,響徹你整個人格。而且使得所有的創造
成為可能的是 ----- 一種喜樂感!!
靈性----宇宙的活力就是創造性、喜樂、愛,這就是"靈性"。
滿口仁義道德、道貌岸然,自覺罪人而貶低自己,
皆非"靈性" 。
靈性的意義----真正的"靈性"是一件喜樂而且入世的事 。與在你
內的 意識之舞 有關,以及在你心裡的心靈探險的感覺
有關 。這就是靈性的意義 。 (靈魂永生,P.535)
貳. 賽斯學的中心思想: 人格的完整性---理性與直覺合一
(也可以說是神奇之道)、內我與外我合一
(二)人格之完整性:(內我與外我合一, 理性與直覺合一 。
目前的人類發展太偏重外我與理性,忽略了內我與直覺之
開發 。)
我(賽斯)並非聖靈(Holy Ghost),我不要求人 "發清貧與服
從之大願",並且當然也不要求 "貞節 "。(守身堅貞之節操)
*** 我會一貫的要求 "人格之完整性",而也許到最後那是我
"唯一的要求 "。太多的熱忱可能導致狂熱主義,而這個情況
必須不計一切代價的避免 。
---(未知的實相二, P.753)
賽斯為何要求人格的完整性?因為我們目前對生命的認知是偏
頗的、片面的,所以發展是受限的。然而,人生的痛苦也是可避免
的,因為幸福與痛苦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賽斯在真正的明覺講得很
清楚,架構一要呈現什麼?是我們在決定,而且真正解決問題也在
內在實相的架構二(直覺),所以人生的發展或問題之解決必須完
成理性與直覺合一,因為架構一是架構二的顯現,兩者是二而一。
真正的明覺:
最具有更新力量的概念,以及達到真正明覺的最大一步,就是
覺悟到,你的實相中不可見的世界(架構二)是藉著,透過你自
己有意識的思想和信念,而跳到外在的生活(架構一),因為那
時你就體悟了你之為你的力量,而立刻被被給予選擇的機會。你
再也不能將自己當成客觀環境下的犧牲品。然而意識也正是為了
使自己有更多的選擇而升起的,使你不致於只有一條路可走,
而讓你用自己的創造力形成一個變化多端的內涵。
雖然架構二藉由架構一來呈現,但是落實到架構一之後,和
人類的想望會有落差,這一點必須要先了解。就像彈性基因看似
有缺失,所以厲害的生物學家就自以為是的基因改造,讓生命的
生長更強壯完美。卻不知道基因缺乏彈性之後是導向滅絕。
如果要了解架構二落實到架構一是怎麼一回事?老子的萬物
負陰而抱陽的觀念倒是可以幫助理解。賽斯說沒有完美,老子說
大成若缺。由此可理解彈性基因之意義,因何世間有缺陷?大自
然看似不完美?能夠生生不息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而不是以
大成若缺來質疑創造之存在。
老子道德經第42章所說的「萬物負陰而抱陽」,很美的詞,把賽
斯的架構思想一言以蔽之。(參閱本部落格道德經第42章之解說)
負陰而抱陽,大智(陰)若愚(陽)與貪婪(陰)的愚昧(陽)
是兩回事;以此類推,老子都是這種說法,大成若缺、進道若退、
知白守黑、不自見故明等等,工夫下在架構二,也就是賽斯所說
解決問題的真正關鍵是在內在實相(架構二),在架構一的人間世
進行改革,永遠是沒完沒了的變革鬥爭。很多人不明瞭這層意義,
只看到老子講無為,以為什麼都不要干涉,卻不知道老子是從根本
改革起,從架構二修正,呈現到架構一的人間就水到渠成。
大智呈現的是若愚,而非超級天才或出類拔萃。所以架構二如何
呈現在架構一?不是一對一,白對白,還須參考道德經所說。對架
構二的信心必須去建構,而非等著憑空呈現,而且是照單全收(信
任,相信架構二是以對你最好的方式呈現,不是世俗的價值想望,
必須脫離善惡好壞的世俗觀點--老子說天之道,利而不害。
魯柏不想死,卻不得不死,為什麼?),而非心想事成。
以下賽斯所說,大異於前人,因此必須先了解:
你們有意識的觀念必須擴大,以使有意識的自己能了解其真正
的本質。如你們所認為的意識僅只是半開發的,它學會了與一小
團神經上被接受的反應認同,但腦子沒用到的一些部分潛藏著,
等待著那會觸發它們進入活動的認知。
個人性的自己必須變得有意識的覺察更多的實相(本體——
真正的自己,在許多實相發展);它必須容許它對身分的認知擴展
(真實的身分是多重人——本體),已使它包括先前為無意識的知
識。再次的,要做到這一點,
你們必須了解人必須超越一個神、一個自己、一個身體、
一個世界的觀念——如這些觀念目前被你們了解的樣子。
以你們的話來說,你們現在是懸在一個門檻上,從那兒,人類可以
走上許多路。有各種意識的類別,而你們的族類是在一種改變的時
代,以你們的話來說,在身體的機制之內有尚未被用到的潛能,
當被發展了之後它們就能不可限量的豐富這族類,並且把它們帶
到精神、心靈與身體的完美層面。
(三)人格完整性之意涵:
A.天人合一 : 內我(靈魂或存有)與外我(三次元自身---自我也就是所謂的人類,
強調理性、證據) 合一並進。
由於意識的天性使然,它總想在儘可能多的次元中具體化----從它自己創造出新的
知覺層次 、新的分枝。在如此做時他創造了所有的實相。
因此 實相永遠是在一個變為的狀態 (a state of becoming )
例如, 在你所扮演的角色裡,你所想的思想仍然是完全獨特的,而導致了新的
創造性 。然而這種情況,在你自己的意識的某些面向卻無法以其他的方式完成 。
* 當你想到轉世時,你假設有一系列的進展。 其實,這種種不同的人生是由
你的內我所生出的 -----它們是,當你的意識開放 而試著以儘可能多的方式,
來表現它自己時,所呈現的一種具體發展 。 意識不被限制在三次元的一生裡,
它也不被限制於 僅只有三次元的存在 。
不同的種種人生,經轉世而歷練,然而這個歷程,並非被某個外在的媒介強加諸
在你的身上,(不是制式化的因果報應輪迴)主要是由你的內我依其需要所生出的 。
於是你的意識採取了許多型態,而這些型態並不需要彼此相似 。
就像 一條毛毛蟲不需要像一隻蝴蝶一樣 。
靈魂或存有(entity)具有完全的表達自由 。
它改變它的型態以適合它的表達,而它形成環境就像設好舞台佈置,
它形成世界來適合它的目的。 每個布景又帶來新的發展 。
(p.s 某些存有形成了地球,以利他所改變的新型態----三次元的肉身,體驗物質世
界的實體感並帶來新的發展。一切萬有不能直接創造物質世界,但這也是祂
想要的,所以支持存有們創造物質世界。)
* 靈魂或存有 是為個人化的精神能量 。 它形成了你所穿的任一個身體,並且是
你的肉體存活( physical survival )背後的原動力 , 因為你由它得到你的活力 。
意識永遠不能靜止,而在尋求進一步的創造 與新的可能性。
(p.s 轉世的好處: 意識的天性就是必須改變,因此身份也必須改變----並不是一個身份
把另一個遮住了,而是建立於其上,同時每個接下去的一步都被保持而非被丟棄。
在這種交互關係中,每一步或每一個身份,都被所加進的其他的人, 不可丈量的
豐富了 。----靈魂永生,P.405 ) (p.s 在傳統的認知上,多生累世的輪迴都是同一
個人,否則因果報應無法建立。賽斯也認為自我的輪迴轉世確實是同一人,但是
真正的自己是本體,自我只是本體在物質世界的一個分支,而這個分支可依須要
不斷增加,也就是產生新人格,他認為每一新人格都各自存在,有自己的路線在
走,像我們這種新的一世並非如基督教所說是全新的一世,而是建立在前世的基
礎上,並試著解決新的問題。因此,我們可說新誕生的靈魂,開始展開個人的靈
性之旅。由是可知靈魂的數目是不斷在增加(柏拉圖認為靈魂的數目不增不減)。
內我與外我可說是架構二與架構一的關係,也就是老子說的萬物負陰而抱陽,
賽斯說的架構一沉浸在架構二裡,息息相關,上下互動,互相影響。每個個體往
上一直發展、擴展;除了理性思維之外,你的看不見的背後有著更廣大的資訊可
利用,只要你相信內我的存在,利用直覺力就可像靈感一樣的接收來自意識界的訊
息,所以善用理性與直覺力以期創造出更美妙的人生及豐富靈性之旅,這個也就是
神奇之道,正是賽斯思想的中心,也是他的用意所在。所以,"與存在合一"並非要
你放棄自我的發展,只顧著放空讓自己回歸存在之中,這不是賽斯的思想,也是
賽斯異於所有宗教與靈性修行的根本差異之所在。)
因此,靈魂或存有將它自己的屬性賦予了三次元實相和三次元自身。在三次元自己
裡仍潛存著"存有的能力"(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人性中隱含著神性、道性、佛性)
那個三次元自己(人類),那個演員,是能夠通達這個資料與這些潛能。在學著
應用這些潛能時,在學著重新發現它們與存有的關係時,
三次元自己更提 昇了成就、 理解與創造的層次 .。
三次元自己變得超越了它所知的自己 。
不只是存有更強大了,而且它的被實現於三次元世界的那部份,
現在也增益了那世界本身的特質與天性 。
要是沒有這種創造性,你們所謂的地球生命就會永遠是荒瘠的 。因而靈魂或存有
將生命的氣息賦予了身體及其內的三次元自己 。
三次元自己然後從事於"他自己打開新的創造區域的目的 " 。換句話說,靈魂或存有
,派出它們部分的自己 以便打開物質實相 的新途徑,若不如此,物質實相是無法
存在的。(註一) 存在於這些實相之內的三次元自己, 一定要把他們的注意力
完全灌注 於其中 。 一種內在的覺知給了他們精力與力量的泉源。
但是,他們終究必須了解他們是在演戲,而"最後"從他們的角色,經過另一番領悟
而返回到存有 。
(註: 存有的最初分靈走完三次元的任務又回到存有.這與佛教的明心見性、涅盤解脫
不一樣,基本上佛教是否定創造的,佛教視物質實相的存在為子虛烏有,人的所有
努力只是為了戳破這個物質幻像,證入空性<與如如不動的存在合一,而奧修所說
的存在是會創造的。>不再現起。 佛教與主張創造論的賽斯根本是南轅北轍。)
**賽斯說: "我要強調 ,我在此所說的不是關於一種靈性的進化,而是一種 擴張 。
-----夢,進化與價值完成 P.44 " ******
有一些人(存有的最初分靈,有部分沒有馬上返回存有)是完全明白的出現在這些戲裡 .
這些人格明知他們只是角色,而自願扮演某個角色,以便引導其他的人 邁向必須的
了解與發展 。 他們引領演員們超越他們所創造的自己與背景,而且看得更遠。
可以說這些由其他存在層面來的人格,監督這齣戲,而且出現在演員之中,
他們的目的是在" 打開三次元內的那些心理的門戶 " ,
以釋出三次元的自己到 另一實相系統中 作進一步的發展
------(以上引自'靈魂永生',P.85--86)---(這些也就是古聖賢所做的工作)
(同上,P.82) 除非多次元的自己(全我或存有)將其一部分在三次元的實相中具體化
(出生為人類一份子),否則它無法在其中(三次元)演出。可是,它接著必須經由
他自己在 三次元部份的另一次表演,另一次實現,把它自己推離開這個系統。
(註一) : "一切萬有"何以不便直接創造一切的一切,甚至''物質實相"都得煞費苦心加
以變形才能被創造而存在 。 由此可見物質實相的特殊性,絕不是"空中花,水中
月''的莫須有!雖然賽斯說過 "如果廣義的說物質實相是個幻象,它是
個由更大的實相所引起的幻象。這幻象自身有其目的和意義."
------三次元的經驗是一個無價的訓練場所 。
--(靈魂永生,P.67-8)
另外,在"靈界的訊息"賽斯也提到這個問題,P.273''對(未知實相)那個自己而言,
物質實相就像是空中的一縷輕煙......"。
P.268"你們現在的意識的來源與能量從來都不是物質的。而我在的地方,許多人格
甚至不知有一個物質系統存在呢!
** 物質系統是一個幻象;但你們必須接受它,而從物質系統的
觀點試著去了解那超越它而存在的未知實相。(而不是以未知
實相的觀點來否定物質系統的真實性與意義。) 既然這幻象
存在,它就是真的 。***************
P.269" .....我們保護這種系統。我們的基本而古老的知識和能量自動伸出去滋養所
有生長的系統。
(老子: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51章)
-------------- "夢'進化與價值完成''P.42-4,-------談'變形'以利物質創造:
(p.42) 價值完成(value fulfillment) 的特性,恐怕是 一切萬有
這個存在中最重要的成分,而且也是一切物種的傳承 的一部
分。
"價值完成"本身是最難形容的,因為它把一個有愛心的靈----
一個對自己的神聖繁複性有著天生知識的靈----- 的本質,
和一個無限大的創造能力合在一起,而這靈試想把他自己倒轉的
繁複性當中,最微渺、最遙遠的部份也帶到價值完成。轉譯為較
簡單的話:
能量的每一部分被賦予了一種與生俱來的創造性,而且試圖以
所有可能的變奏 完成他自己的潛能----並且在這樣一種的方式
以至這樣一個發展,也更促進了實相的各個其他部分的創造性潛
能。
[p.s 倒轉的繁複性,意思是說 創造而出的創造物當中,甚至連最最微小的部份也要
努力的盡其一切創造性的可能去擴展它自己。創造是由大生小,倒轉是由小變
大。這就是賽斯的創造論與佛教不同的地方。佛教認為你的本心本性本來就是
佛,你無法由努力而成佛,你只要靜心往內 把你本來的佛性找出來,如理呈現
在生活中即可。一個究竟解脫者就像一滴海水滴入大海中,他並沒有消失不見,
只是他也不會再個別化的出現。
但是 賽斯的創造論 就不同了,一切萬有雖然內化於一切受造物當中,你是
一切萬有之內的一部分,同時,一切 萬有也是你身體內的一部分。
所以 "一切萬有能對祂所有的部份說話,不是從外面用聲音、小喇叭和號角,
而是經由每個意識 活生生的'靈魂質'(soul-stuff)來傳遞祂的訊息。
這種接觸與知識每個個人都可得到。" (靈魂永生,p.476)
p.s神經學上來說,你們只對準著你們身體一部份的實相,而對那偉大、微小卻喧囂
的通訊卻無所知, 那是一直在精微卻重要的細胞世界飛來飛去的。以你們的說法,
電子能預知,而你們的細胞意識亦然 。(一切萬有內化於每一個最微小的意識當
中)你們身體在時間中相對的恆久性,就是依賴著電子在處理可能性時,了不起
的行為 。細胞的穩定性,以及它在肉體環境中的可靠性,就是依靠它"即刻通訊
和即刻決定的天生屬性 。 因為每個細胞都與所有其它的細胞在通訊,且透過意識
場(fields of consciousness)而與所有其他的聯合,在其中,不論哪種程度的每個
存在體都参與其事 。 其實,並沒有物理學所說的" 小粒子 ",正確的說,應稱作
" 意識的小單位",逐漸的把它們自己建造成大的單位----但是意識的一個小單位,
你明白,並不"少於"大單位,因為每個
意識單位 在它自己內包含著一切萬有"天生的"傳承 . (夢'進化與價值完成p.67-8 )
p.s 何謂"意識單位"?-----請詳閱"夢'進化與價值完成"的第3,4,5章
1.現在: 我叫物質的建材為CU's---units of consciousness --意識單位,它們形成存在于
你們理解和經驗之中 的物質。意識單位也形成其他你們並不感知的物質。 CU's也
以" 粒子或波 "的方式運作,它們是能夠覺察自己 的存在的。以你們的話來說,
當CU's 以粒子運作時,它們在時空中構建了一個連續性 。 它們採取了特殊的特徵
,藉由建立明確的界限(物體)而確立自己的身分 。那麼,當它們以粒子來運作時
,它們採用某種形體,而由那些形體的"中心" 體驗他們的實相 。 它們集中或灌注於
它們 獨有的特殊性 ------- 以你們的說法, 它們變 成了 個體 。 可是,
當CU's以波狀運作,它們在它們自己的自覺四周,並不建立界限(老子:中氣以為和)
---而當運作如波時 , CU's 的確能同時在不只一個地方 。在其最純粹的形式,一個
意識單位能同時在所有的地方 。既然它是有能力同時在所有的地方和所有的時間
內,那麼,要說當它運作如波時,一個意識單位是有預知性的或具有千里眼,
如此說 就是多此一舉的 。
那些 意識單位 是建材,建構了你們實質的肉身、樹木和石、海洋、大陸,
以及如你們所了解 的"空間本身的突顯" 。 (同上,p.69-70) CU's能如分別的存有
或本體(identities) 般的運作,或它們能如一個力量 在一個廣浩、和諧的活動
之波中合流。意識單位一直在以這兩種方式運作 。
* 但是 "你們並沒有命定要溶解到'一切萬有'裡 。 如你目前所了解的,你人格的種
種面貌將被保留。'一切萬有'是 '個人性' 的 創造者,並非用來毀滅'個人性'的方法 .
這就如同你'過去'的人格也沒有溶解到你現在裡面一樣,全部都活著而且充滿活力,
全部都走它們自己的路 。 ----(靈魂永生,p.478)
(接續上文---創造性潛能) 那麼,以那種說法,在開始時有個幾乎不可想像的時期,
那時, 有活力的意識 用他自己的創造能力(不是一切萬有),他自己的想像力,以
勝利的喧囂做著實驗,試過一個又一個的形式(物質實相的創造並非一揮而就) 。
以你們所想到的用語,沒有甚麼東西是穩定的 。 如你們所想到的---意識轉成了物
質,而又轉成純粹能量,然後又再回頭轉成物質。
( P.43) 此時,主體性仍大半在當家 。 就像個初次離家的少年,個人化的意識也
多少會想家,而常常回到家園 (史前時代的傳道者是不是 因為這種心情,而被
後來的人誤解為人類必須透過修道才能回歸本來或回天堂、回理天?)------但是
後來逐漸增加了信心, 最後終至離開而去,形成一個宇宙。
且說,因為一切萬有在祂自己之內包含了如此全能的、豐饒的及神聖的創造特性,
祂主觀經驗的所有各部份,全都獲得不可形容的確實性次元。舉例而言,
一切萬有的思想不只是像你們可能有的那樣---只是思想而以,卻是至上的、
多重次元的 精神事件. 那些 精神事件 很快的發現,如果他們想要 進入客體性 的話,
必須要有個 變形-----因為"客体性之本身"不能被 包容存在於"神聖的主體性之內"
的主觀性事件的全體實相。而且唯有在"主觀性事件的全體實相"的範圍內,神聖
的主體性與精神事件,他們相對的完美才得以維持。(此變形即是第五次元空間)
p.s基本內在宇宙──唯一真實的宇宙(佛法說實相一相,稱之為
空相)──有其基本法則,所有由此而出的實相與各類生命各自依
循其相應的基本法則,從最微小到最巨大的範圍,都是這樣被遵循
與被反映。而物質宇宙與內在宇宙基本法則相映的有九個──價質
完成、持久性、能量轉化、自發性、創造性、意識、無限變動、無
限變化與蛻變、合作。也就是內在宇宙依此基本法則創造物質宇宙
。
這個基本的內在宇宙,賽斯稱為第五次元空間或質氣候
(value climate),佛法稱為空相,老子稱為玄牝之門,量子力學
視之為粒子世界。內在宇宙的生命能量是活的,擁有無止盡的轉化
能力,形成所有的存在,包括物質宇宙。它讓所有的存在和意識成
為可能,可以說從它自己本身構成其他所有的現象。所以老子說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老子只看到
兩個內在宇宙法則,自發性(道法自然)與創造性,老子沒看到價
值完成的積極意義,所以主張見素抱樸的人生。佛法的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道出了色來自空,也就是物質世界(器世間)來自空相
,但不是創造,而是無明妄動而有,所以和量子力學一樣認為物質
世界是虛幻不實的,是我們的感官錯覺。佛教由是和量子力學手牽
手互相印證為真。可惜佛教與量子力學不知內在宇宙基本法則的存
在,而且更不知一個原子裡頭就含有幾百萬個的意識單位,如何研
究?所以雙雙否定創造,價質完成更不用說了。因此佛教以為證入
空性得解脫就是生命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