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可能或不可能,下面這段話就道盡了:
 
你為這一生也許選擇了一個特別的主題,一個特定的條件架構
 
(生命藍圖),但是,在這些條件之內,你還是有去實驗與去
 
創造的自由,從而改變情況和事件。(算命準,因為你放棄了
 
選擇、放棄了去實驗與去創造的自由)
 
 
 
 
壹.如何而可能?
 
 一. 心靈上(意識界),你們的物質世界是由其意識的內容所組成的
 
。你有大陸與海洋的地圖,而在整體看來,每個部份是像拼圖裡的
 
一片,全都完美的契合在一起,平順的流進物質世界的自然結構裡
 
所以在任何既定時間都有一個內在的世界意識,一個完美的覺
 
性拼圖,在其中每個身份不論大小,都有其扮演的角色。例如,物
 
質上有地震的爆發,而人們將其繪成圖表。但是也有內在的意識之
 
地震,而物質的地震即由之浮出。
 
    -----節錄自"未知的實相 卷二 p.594  , 賽斯------
 
 
 p.s 預言及直覺即是直透意識界的事件藍圖,所以比物質世界的
 
   發生早先一步知道。有些通靈或特殊能力的人,他們雖能看
 
   到原著劇本,但是講出來的歷史事件或個人事件的情結與現
 
   實所發生會有落差,就是現實中的演出有時並非照劇本演出
 
   ,所以現實裡會有荒腔走板的現象,或者劇本所寫,現實根
 
   本沒演出。人類世界是活動變化的,許多人或事並不是那麼
 
   好預測。無所作為的人的命容易算得準,因為沒有變化的因
 
   子加入。(生命藍圖或許像命盤所解,但是生命藍圖只是可
 
   能性之一,威力之點在當下,當前的自己仍擁有許多選擇的
 
   可能性。只是人受價值觀與成就感的影響,總會選擇自己的
 
   興趣或能力較好的部分去發展,所以無形中與前世就會糾纏
 
   不清。有些算命的人會說運可改,命不可改;這是類同於佛
 
   教的說法:輕業可轉,定業不可轉。在賽斯來講,一切都是
 
   未知的未來,都是可改變的。人因為囿於價值觀與成就、幸
 
   福的追求,才會覺得不可改。賽斯認為當下的信念會改變一
 
   切。本來是乞丐命要改為國王命,可能要好幾輩子的努力,
 
   這輩子是不可能成功。或許這就是命不可改的依據,命只論
 
   這一世。生命的發展談的是價值完成或是意識的擴展,算命
 
   談的是人的窮通禍福,本質上是兩回事。
                           
 
 
貳.如何而不可能?
 
二. 每個可能性系統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藍圖"清楚的界定了其自
 
 由及界限,並且展示出 "可能完成" 的最好建築物。然而這些並非
 
 "完美的內在形象",而到某個程度,這些藍圖本身會改變,因為
 
 在任何既定的可能系統內的行為,都會自動改變整個畫面(當前
 
 的自己與前世或內我有互動的修正關係),也擴大了藍圖。這藍
 
 圖事實上更像是可以隨著環境改變的內在施工計畫,但到某程度
 
 它們是"理念的實現"。你會再來轉世,通常是想處理之前未完
 
 成之事或學習一些新事物,所以有所計畫,因此這輩子會一一浮
 
 現,除非當前的你下定決心轉向,不想在原先的漩渦繼續糾纏,
 
 如此就有可能改變。)
 
 
  那麼,做為一個個人,你也在你內帶著這樣的一個藍圖----它
 
 包含了在你所知的可能系統裡帶來"你自己最好的版本",你所
 
 需的有資料。
 
  這些藍圖存在於生物層面(賽斯後來改用實相一詞)上,並且
 
  也存在於每一個層面(實相)----心靈上、靈性上、精神上。
 
  這資料被織入了基因與染色體,但卻與之分開的存在,而物質
 
  的結構只代表了資訊的攜帶工具。
 
  (意思是基因與染色體只是資訊的攜帶工具--硬體設施,而
 
      資料--軟體則是活動的,隨時有變化的。)
 
  以同樣的方式,人類全體在其龐大的內在心智裡也保有這種施
 
    工圖,他們與物質世界分開,而存在於一個內在世界裡,  
 
    而由這個,你們汲取那些學說、概念、文明及科技,然後
 
    ,再將之轉譯成物質形式。(譬如人類世界對於電及網路
 
    世界的使用,來自於對電性實相的模擬。)
 
 (內在世界,有時賽斯也以架構二稱呼,架構一的物質世界或人
 
  類世界是架構二的物質顯現。兩者是一而二、二而一,賽斯以
 
  架構一沉浸在架構二中來描述其關係。老子則以萬物負陰而抱
 
  陽來描述此一內外關係。)
 
柏拉圖的思想把這內在世界看作是完美的,然而,如你所想的
 
 完美永遠暗示已經做好、完成或無法被超越的某個東西,而這
 
 當然否定了創造性的確永遠想要超越它們自己的天性。
 
 柏拉圖式的、理想化的內在世界中就會成為一個死氣沉沉的世
 
 界,因為在它面所有外在化的模式被視為"已經" 完成了---
 
 結束了並且完美的。
 
 
 許多人曾經把那內在世界視為物質世界的來源,但卻想像人的目
 
 的只不過是盡他所能的、物質性地建構這些完美的形象。在那個
 
 畫面裏,人自己並沒有幫忙創造那個內在世界,或幫忙創造出它
 
 的美來,而人最多只能試著在物質上複製它---- 但卻永遠不能
 
 跟它一樣的完美。
 
 (過去的宗教或心性論哲學,主張犧牲小我以完成大我者,或者
 
  存天理去人欲,把物質性的假我摒棄,追求靈性的真我,或者
 
  說借假修真等等,大概都是落入此一陷阱,反而把人類的創造
 
  天性與生命的喜悅埋沒不彰。宣導天堂或淨土才是人類真正的
 
  故鄉。人生只是假象。這種說法誤導人類的發展幾千年,還好
 
  ,並非所有的人都接受。)
 
 
 在這樣一個內在與外在實相的版本裏,在內與外之間那來來去
 
 去的流動性以及相互取予被忽略了(p.s 一個活生生的藍圖,
 
 在上下互動之間不斷被修正,突顯了個人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創
 
 造的積極意義,沒有命定的宿命論,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不可更改
 
 論,生命整體的創造大家都參予其中,這是賽斯學說互動創造
 
 論的重點。而預言與直覺之所以可能,是指即將發生的。如果
 
 預言未來,那變數就很大,除非人無作為,只是被動的被推著走
 
 ,像演戲一般照本宣科,這種情況預言是極有可能實現的。所以
 
 賽斯對於人類及所有生命的未來以未知的實相稱之,即是保留了
 
 創造的可能性,尋找未知的可能性之展現,才是生命創造之本意
 
 ,而非要個體生命唯命是從才能回天鄉。每個人都可即興演出。
 
 真正能改變的是在內在實相(架構二),而改變的關鍵握在人
 
 手中,架構二要流出什麼到架構一,是人再把關,所以人必須
 
 改變信念,改變對架構二所要的內容才能改變架構一。架構二
 
 是照單全收,所以人世間悲慘不斷。賽斯說世界末日由全體人
 
 類決定,就是這個意思。
 
  架構二只處理我們的物質世界或目前我們的經驗所源自的精神
 
  與心靈領域的範圍。

 架構代表行動範圍,不是更高或更低的階層,而是更遠。

 在內在與外在(架構二與架構一)的情況之間有即刻的回饋

 (即刻的互動,瞬間同步異動),但改變物質環境的機動性、

 必要性與方法總是由內而來的。(外在的存在呈現必須仰賴

 內在的能量充填,否則無法存在)

 

 (接上)因為他自己心靈的本質,人是那內在世界的一部分,而

自動地參予了那些藍圖的創造,並在另一個層面(物質世界)以

之為指引。到某個程度,偉大的藝術家們不只抓住了內在理念

(inneridea)的一個實質畫面,他們也一開始就參予了那理念或

內在原型的創造。以你們的說法,那內在世界的確代表了尚未實

現的潛在理念(idea potential)---- 但那些理念及那些潛能卻

並非存在於意識之外的它們是被設定在人心中的理想(人可以悟道

而從架構二取得理想觀念進而實踐在人間世的架構一然而,以另一種說

法,他也就是那由跨越物理時間的本體(本體才是真正的自己)

之更深的知識裡取出那些理想,而把它們放在人心中的人。

 
 "存在"是聰明而且慈悲的,所以,以某種說法,意識--知道
 
它自己將為人,把它自己未來的延伸先送入時間的架構內,使得
 
人會知道並且懷著愛心地樹立"指示牌---理想",以便它自己
 
"隨後"(化身為人)能跟隨。(道德經52章: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人本身是由神成分(God-stuff)所組成就與地球由神成分所組
 
成一樣多,所以,現在以那種說法,在他自己內的神(神成分)渴
 
望著在神內的"人與地球"之物質經驗(人與地球由神成分組成,
 
也可以說是"在神內")。因為不了解你們自己的來源,你們曾試
 
著把的概念放在你們自己及你們的生活架構之外。做為祈求保
 
佑的外在對象(而那些被人尊為神的生靈也自以為高高在上比人
 
類高等,不同於人類,其實同樣都是對生命本質的無知。)
 
 
 透過在本書裡的種種練習,我希望令你們每一個人都熟悉
 
 內在與外在實相天生的合一性,給你們看一眼甚至在你們生
 
 物性的界限內你們自己無限的本質--幫助你們看到在人成
 
 分中的神成分。換言之,這可以幫助你看到你們族類的潛能
 
 並且打破侷限性思想的障礙我想要改變你們對人性的概念
 
,到某個程度,這會需要把你們對神性的概念人性化,但奇
 
怪的是,如果做到了那個人性化,你們結果就會看到在人中
 
的神性。(早期的人類在人性的表現上,傾向七情六欲與爭
 
奪上,所以戰亂不斷。聖者的出現就是啟示人類,人性源於
 
神性或道性或佛性,人類應該往顯示神性發展以提昇自己,
 
避免爭端或爭奪或戰爭。可惜人類扭轉不過來,所以戰亂就
 
無可避免了。)
 
  因此,那些在先前看來彷彿不能被個人或這族類搆到的
 
  理想將會改變他們的個性,而變成可以被有效並且快樂
 
 的利用之施工原型。(如果人類能改變,在行為上表現
 
 出神性的特質,那麼理想國或人間天堂就可以實現了。)
 
 (道德經第52章:既知其子,復守其母......用其光,復歸其明
 
  基督教的清心見神,佛教的明心見性,儒家的下學上達,都
 
  是此種精神之表現。)
 
   ------- 節錄自"未知的實相  卷一 p.206-208  
       (賽斯系列叢書 方智版 王季慶 譯)
arrow
arrow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