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這個新物種的發展是要改變意識的本質而去追隨一個實相,
在其中,本能不再被"盲目的"追隨。並且以強烈的個人焦點,
將肉體的經驗個人化。而那些經驗先前是採取一種不同的模式。
**從原罪到自我的誕生
當基督說話時,他是在他那個時代的範疇裡談話,以你們的話
來說,他用的是在歷史上的一個特定 時期的一個特定的民族能
聽得懂的象徵與辭彙。他是以他們的信念作為開始,而用他們
熟悉的話語來試著把他們導入了解的更自由的領域。---賽斯
一.原罪之演變:
讓我們來想一想"原罪" 這個概念,在你們全體的觀念裡,它所採
取的所有那些多采多姿的形式,以及這些對你們的行為與經驗所產
生的種種影響。原罪這個觀念本身遠在基督教開始之前就已存在,
而在世世代代的文明裡,以不同的方式被傳述。在意識這方面來說
,它是一個故事,象徵性地代表你們這整個族類裡意識心的誕生,
以及 "自我負責 " 的出現。它也代表了自己與對象的分離—— "批評
與估量的自己 " 與 "被批評被估量的對象 "之分離。
它代表了意識心以及堅定地定向的個人,由那所有意識來自的
"存在的基礎露出來。
它描寫出新的意識看見自己獨特而分離的由生命之樹演化出來,因
而能檢查生命之樹的果實,能第一次看見自己是與別的生物——好
比說那個在土地表面上爬行的蛇——不同。
人類以一種與眾不同的生物出現,現在,以你們的話來說,
當他這樣做時,便十分有意的以一種新的方式,
把他自己與地球的身體分開了。
他的一部分非常自然的渴望那必須被放棄的原始的 "知覺未
知的本能(knowing unknowingness)",在那個狀態裡所有的物類都
是既定的——不須要批判或區分,而所有的責任是生物性地被註定
的。(這段話的意思是創造之初,人和其他動物一樣都是一般生物
,經歷很長一段時期之後,存有擇定以人的身體做為他在物質實相
經驗實體的物質世界之載具,所以人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並且完成
了如現代人一樣的身心靈三合一的身體。人並非一開始就是現在這
種狀態。)他看他自己好像是升到了蛇的上面,蛇是一個無意識
知識的象徵。然而,蛇永遠讓人覺得迷惑,並且吸引人,即使象徵
性的說,
他必須站在蛇的頭上,而由蛇的知識中升起。
隨著這個意識的誕生,就對這個行星(地球)的果實有了有意識
的責任,人變成了看管者。
(個人實相的本質 下 p.366-7 方智版 王季慶 譯)
二.自我意識的誕生
1. 蛇是在動物裡最深的知識的一個象徵;
蛇也包含了在某些方面升過它自己之上或越過它自己的原動力。
例如,夏娃而非亞當,先吃了蘋果,因為是人類 "直覺的成分 "
——在那個故事中以女性來表現 ——將帶出這個起步;只有在事
後,自我——由亞當來象徵——才能得到他的新生及他必須的疏
離。那麼知識之樹的確提供了果實——以及 "善與惡 "——
因為這是第一次有任何選擇的可能,以及自由意志。
也有其他的故事,一些沒有傳下來的故事,再其中亞當和夏娃一
起被創造,他們是在一個夢中分裂成男性和女性。在你們那個特定
的傳說裡,亞當先出現,而女人由他的肋骨被創造出來,象徵著即
使由這新的動物中,直覺的力量也必須露出,這個直覺的力量將
永遠必須走到前面來——因為若沒有這個發展的話,以你們的話
來說,人類就不會獲致自我意識(self consciousness)。
(個人實相的本質 下 p.369-370)
(p.s 不具自我的生物能很輕易的追隨它們自己的身分,而超越任
何形式的變化。它的身分感自發的超越了它自己形式的變化。它沒
有自我來切短了 "我 " 的身分。人的內我是知覺這身份的完整性的,
但自我如此牢固的集中其焦點於物質實相內,反而不能像生物享有
這種奢侈。 未知的實相 卷二 p.730 )
2.自我意識(self consciousness):
a.自我意識誕生之前:
沿著我們的歷史路線, " 人-----動物 " 的某些實驗沒有成功,但
那些可能性的朦朧記憶仍然在我們生物上的結構裡流連,而以我們
的說法,記憶可以隨著環境而被啟動。自我意識的成長本身就設
定了挑戰與限制兩者。這自動的意味著,在那個架構裡,正在出
現的人必須放棄某一種的動物理解,就人
的整體發展而言是極為有價值的,但卻可能會抑制自我的成長——
自我意識誕生之前,在形形色色的人與動物的族類之間有好幾個世
紀都沒有清楚的區分——當然,在具體人類的出現裡還有平行的發
展。再次的,以你們的說法,有幾世紀之久,有數不清 "正在形成
的人"之族類;各式各樣的姿勢,甚至使用器具的方法,以及在大
腦尺寸與活動上的變化。有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形形色色的古代人
以林林總總的方式分享我們的地球及歷史。然而,現在,在我們的
時代,所有我們可能擴展成的種種不同意識都與我們同在,——
它們有些在我們看來像是病態的(生物醫學稱之為基因突變)——
我們把任何看來彷彿不尋常的意識都當作是病態的。有許多看
似奇怪的個人顯示出那些實際上正代表意識之未來發展的變奏;
我們在實驗這些可能性——真的有意識的族類,但我們並未認出
它們,然而他們卻形成我們神經學的歷史。
在古代有些人當中,以不同種的感官為主宰,在同時,在所有的
層面上——譬如,包括植物——發生了一個了不起的互動,因此
,生物們與地球一起造成對即將出現的特定種類(人類)之
"發展最適合的那種穩定性"。
( 未知的實相 卷一 p.298-9 )
b. 自我意識因何而誕生:
就人而言,他有如此廣的接受範圍,以致他不可能實質地建構他
所有的意念。當他的範圍變寬廣時,必須有一種機制容許他去選擇
。自我意識與推理即為解決之道。突然間,時間像一朵奇葩似地
在他腦殼裡綻放。在這之前,他是呆立在現在的(只知當下)。
但記憶在動物裡產生了另一個次元,而人將記憶更往前帶了一步
。記憶不再短暫地閃一下就消失,將人再封閉於黑暗中。現在它明
亮地在他身後延伸,也向前延伸,彷彿形成了一條路,在這條路上
,他永遠看見自己改變中的影像。
他學到 "連續性 "。而由於他能支配他集中焦點的記憶,
人的自我誕生了。
自我能跟隨它自己的 身分,穿過包圍著人的熾然衝動的迷宮,它
能在不斷建構的模式間認知自己,並且能將自己與自己在物質世界
裡的行動分開。在此,主體與客體誕生了,有了那個做為施行者
或建構者的"我是 "( I AM ),以及他建構出的構造物本身。這新次元
讓人類能操縱及認識他自己的建構,而有自由去集中更多能量用以
投射一些意念越過其他的實相。換言之,實質地,有意識的目的變
得可能了。不過,在這過程的某一點,人開始幾乎全然地及人工
地與他自己的建構分開了。從而造成自我的摸索、自我與自然的
疏離感、自我對第一因或造物主的追尋,因為他已不再將自然
認知為他自己的創造了。
(夢與意識投射 p.28-9 " 物質宇宙是意念建構而成的 "
---珍的全我所提供,非賽斯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