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價值完成與生命的價值完成都一樣,因人而異,每個人都必須去創造

自己的生命與愛情,並沒有標準答案。所以,一個人一生的愛情不應該只是一

種面貌,或是只能跟定一個人。生命是活的,人也經常會改變,想法改變了,

愛情的想像也會修正,所以永恆是不太可能。如果不能彈性因應,只會綁死自

己對方。對於愛情與婚姻必須先改變至死不逾的想法,這種堅持只會害慘自己

與對方,人的生活有時會受到前世因果的影響,而產生劇烈變化,身不由己。

所以靈活運用可以讓自己與對方得到自由,去聲討對方只是自傷傷人。生命是

流動的,不須以觀念綁死自己。只要面對與善用,分手是轉機,也是踏上另一

種可能性的開始,更好或更壞是自己造成,不應該與前段愛情做比較。當然,

一個人若無新的充實,想要有新的創造是不太可能。經常失敗的愛情來自不斷

重複,也就是錯誤不斷重複,該檢討的是自己。

愛情雖然是人類社會所獨有,但是賽斯、老子、孔子、佛陀、基督等等都不談

愛情。所以,這是一塊自由揮灑的領域,莫辜復來人間一遭。他們談的都是自

我要求,但是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所以他們無法談;這也是愛情的難度,不是

光靠自己可完成。知道這個難度,就可理解愛情世界的分手是必然的過程,愛

情並非唾手可得,一般人把它想得太容易了,所以失敗居多;結婚之後不了了

之的比比皆是,愛情的獲得何其難?也可以說是沒有愛情福報的人得不到,所

以失去時也只能檢討自己,自己在愛情領域所做的功德不足,周邊的努力要先

補充,愛情並非直攻可得。哀嘆之前,先問問自己。(2018 0323 補述)

 

 

**提醒你自己,任何情況都可能被改變的更好。**

不斷提醒你自己,對一個難題最有利的解答,至少與最不幸的解答

是一樣的可能。也提醒你自己,不管你所有的擔憂,生命本身的精

神,永遠都持續地在你的經驗內,進而形成你的肉身.------seth

     如何解讀出自己人生事件的正面意義,是讓自己繼續往前推進

的重要力量。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階段要去體驗,時間到了自

然要分道揚鑣。就像在某一時段同往海上行,可以快樂的同行,但

是時間到了,一個要往城裡,一個要往山上,勢必要分手說再見。

自己不知道,但是潛在的生命知道,自然會把你推到它所要的方向

,也許有人說傾聽內在的聲音,化被動為主動,也許會比較心甘情

願一些。很多人的人生在時間到的時候有了判若兩人的大轉變,不

管你要不要接受,在實際的生活上必然會發生變化。如果無法面對

實做即時的調整,一昧耽戀過往,於事無補,而且挫折會愈多,

直到步上人生新的領域。

 分手在當下確實是件感傷的事,對於某些人而言,可能是極度感

傷到斷魂甚至斷命的悲慘事件。就創造而言,分手當然也可以創造

出數不清的光怪陸離現象,有些人一輩子走不出陰影甚至封殺了自

己的感情世界,更不幸的是帶來玉石俱焚,或者醜陋的報復行動。

然而也還是有創造出正面意義的分手,這方面也確實很不容易,需

要一些成熟與客觀條件的配合。

  本文不做心理分析也不對個案進行探討,只是談談如何面對分

手之後,因為不同的生命觀有不同的因應對策,所以本文也打算只

就賽斯觀點下的生命不斷繼續創造這個觀念,來談分手之後的可能

性。

 分手之後,你所採取的種種反應,也就是你在創造分手後的實相

,如果在分手的當下叫你去思考這個問題,確實是有些殘酷與不人

道。所以平日就應該去思考,或許有那麼一天可以用得上。

  賽斯認為存在永遠處在變為狀態,這個情況佛教稱為無常,所

以兩個人可能由不認識到認識,甚至戀愛而分手,有種種的可能性

,賽斯很喜歡這種變化中的可能性,佛教可就受不了了,因為佛教

認為無常是無自性的,所以是空的,因為空,所以是苦的,要脫離

這種變動不居的苦,只有進入如如不動的涅槃一途。對於這種變為

狀態,當代哲學家史作檉稱之為 "過程 " ,他的論訴可以幫助你更

加理解 "變為狀態 "的意義。    史作檉:

 人的存在本身只是一種過程。所謂過程,就是不被阻止的意思。

 在我來說,人有不能忍受的痛苦,就是被痛苦所阻止。............

 人因獲得一種知識而沾沾自喜,不再繼續追求,就是被知識所阻

   止。人以為他自己果然已獲得了超越的生命,而不再進步,就是

    被超越所阻止。等等......................。問題是,這些阻止人繼續

   前進的事物,並非生命中終極之事物(最後的事件),所以我們

   一定要叫這些曾經阻止我們的事物,再次地順利通過。如此,人

   的存在就可成為清澈且通達的走廊——讓一切知識與經驗的獲得

 暢通無阻。於是我把人的存在叫做過程。其實在我來說,所謂過

 程,就是人能充分地獲得自由存在的一種象徵與保證。

  人最怕的就是果有所得、所成、所達,停滯而不再追求與進步

 。甚至連我們以為我們果無所得時,也是一種生命停滯不前的現

 象。

  而所謂過程,就是一直向前、向前、再向前,不休止地努力,

 不休止地為獲得更高度的知識與經驗而努力,當我們面對至高無

 上的理想時,仍然認為自己有所不知、仍有所不知...................

         假如人果然可以使自己變成過程而活著時(沒有價值、成就

 、完美等困擾),最後我們會發現我們是活在宇宙中的。相反的

 ,假如我們以為我們是有所得而活著時,最後我們卻發現我們是

 活在我們自身中的(活在宇宙中,也就是賽斯所說的內我與外我

 合一,天人合一,此時生命不只是人類社會一個面向而已,而是

 存在於多次元的實相,宇宙不只是物質宇宙;活在自身即是活在

 以理性自我為導向的現實生活中,把生命縮小到眼前所見之地。

 )。

   所謂道德就是將自我的生命達到徹底解決的程度,而這就是

 過程、就是自由、就是使人通過一切知識與經驗的追求,卻不為

 任何知識與經驗所拘,並達到其形上之極限,然後使人活在宇宙

 中,而不只是活在自我之內.(憂鬱是中國人的宗教 史作檉著)

 

   變為狀態、過程、內我、活在宇宙中在在都顯示生命同時伸

展向各個次元,理性自我只是眾多面向之一,因此人類的各種活動

對於自身都是寶貴的,但看你如何善用自己的經驗,也就是你怎麼

解讀自己的人生故事?如果你解讀不出自己的人生經歷,又讓自己

陷在陰霾當中,甚至認為過往的人生不堪回首,把它打包丟在內心

底處某個陰暗的角落,那麼這包垃圾將永遠阻塞你的生命,直到你

化開。很多人的生命就這樣堵住了。所以每次的困頓(分手也是困

頓之一)都是生命發展的一個關鍵期,如果你始終無法走出傷痛

那顯示你有很多觀念是不正確的,很容易讓自己陷入低潮。本文所

引述的,對你而言就太玄虛了,不切實際。你需要的是一些比較實

際的建議。

 賽斯與史作檉都不是講給一般人聽,至少你已經學著在運用觀念

改變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只靠從現實生活的經驗中檢討得失。這也

是賽斯書難以進入的原因,當你學會從觀念修正自己人生的時候,

你就學會放下了。否則大概怎麼講都是聽不懂、學不來。其實每個

人多多少少也都在日常生活的實踐中,用了許多觀念在改變自己的

行為,並非由實際的教訓中才改變的,差別的只是觀念的深淺而已

如何從分手當中讓自己獲益,這是比較深的觀念,所以才會有那

麼多的人走不出陰影。如果你能接受讓自己的生命保持時時的暢通

,你就會想辦法讓自己通過,這就是智慧的增長。很多人根本無法

接受這種暢通的觀念,寧願讓自己陷入泥沼中,以象徵自己是在堅

持某些理念,或者藉著傷害自己試圖引起對方的內咎,這些距離自

救都還很遙遠,談觀念是沒有效用的。

  當你開始接受從多重視角來看待現實生命、接受尊重生命、接

受珍惜自己,你的現實人生才會開始產生變化,生命的美為你而打

開,你開始細膩的品嘗生命,也開始了解每個生命都有他的成長期

與變化,不必人家督促你,你自然會去體諒人家,你的生命有了自

信,進入無怨無悔的階段,這時生命自然是暢通的,是史作檉所說

的過程或是奧修所說的中空的笛子,你都可以如賽斯所說,從內我

那邊接收到訊息或靈感。至於創造分手的實相以增益自己的生命,

就不會覺得不可能了。佛教說 "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信就是接受

意思,所有的宗教都這麼說,差別的只是你接受那種說法而已,而

最後是你產生了甚麼想法?如何付之實踐?割捨是對生命的擁護,

是慈悲與智慧的運用,佛教說 "悲智雙運 " ,出家是割捨,放下也

是割捨,接受分手當然是放下也是割捨。接受分手,就保有美麗的

回憶,生命也會是完整的,各個階段都有可資懷念的經歷。
 

 p.s 補述:

 人的存在本身只是一種過程。所謂過程,就是不被阻止的意思。

所謂過程,就是人能充分地或得自由存在的一種象徵與保證。(六

祖慧能的心不住法,道即通流;也可以說是不被阻止的意思。但是

與史作檉的根本意趣有些不同,在人間世上,六祖主張:自心既無

所攀緣善惡,不可沈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

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善知

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六祖認為"若言常坐不動是,只如

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詰訶。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

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衆。如是相教,

故知大錯。"躲在山林中享受禪悅是成不了道,必須走入人間,煩

惱即菩提,所以廣學多聞、和光接物,直至菩提;也就是你必須努

力才能與本來具足一切的自性合一。但是史作檉的努力卻是無止

境。)史作檉認為:人最怕的就是果有所得、所成、所悟、所達,

停滯而不再追求與進步。甚至連我們以為我們果無所得時(心經說

無至亦無得),也是一種生命停滯不前的現象。而所謂過程,就是

一直向前、向前、再向前(大學則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不休止地努力,不休止地為獲得更高度的知識與經驗而努力,並以

為當我們面對我們至高無上之理想時,仍有所不知,仍有所不

.......所謂道德就是將自我的生命達到徹底解決的程度,而這就

是過程,就是自由,就是使人通過一切知識與經驗的追求,卻不為

任何知識與經驗所拘,並至其形上之極限,然後使人活在宇宙中,

而不活在自我之內。(使人活在宇宙中和奧修的"與存在合一",意

思應該相同,但與佛教的證入空性---涅槃,應該有落差,但是與

"滴水落入大海"又有點相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雜論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也乎 的頭像
    也乎

    問風部落格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