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因何而廢?--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經:第18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解說:大道因何而廢?從第23章 " 希言自然 "可清楚的看出,因為道與自然崇尚
清靜、純任個體生命自由發展不加以主宰、掌控、干涉,所以當人類遭逢
天災地變、戰亂、瘟疫而求助無門時,人類對於道與自然、天地的照護萬物
的信心逐漸失去,終至不相信它們的存在具有超凡的意義。人類開始轉向
相信自己,依賴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一旦啟動自力救濟的機制,
人類的各種聰明才智紛紛出現,為了己利,你爭我奪,原先的秩序開始失序,
因此為了合諧穩定,制定一些規章、道德教育等等有其現實上的必要性。所以
,大道不再被信賴之後,人類自救的仁義、禮制、法治就相繼出現。周公制禮
作樂,到了老子的年代漸漸有了較大的變化,但是依照這章所言,情況還不致
太壞,到了第38章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此時,周王室漸漸不能掌控各地諸侯,爭亂又
漸起,因此需要的禮制規範越來越多;到了孔子的春秋末年,禮崩樂壞,戰亂
四起,孔子呼籲除了禮樂的形式遵守之外,更要喚起人性內在被忘記了的仁愛
之心,但是成效不彰。進入戰國時代,已經是失控的周王室,群雄並起,商鞅
、韓非已經開始主張嚴刑峻法。
綜觀古今中外的聖賢人,所努力的無非是要喚醒人性中潛在的神性、道性
、佛性的神聖成分,坐大人類的生命領域,不要只是自陷在物質世界的你爭我
奪。無奈科技掛帥之後,斬斷了人類神聖的根源,加深了物質世界爭地盤的恐
慌,握有資源成為保命的重要依據,生命緊縮在物質世界,而且只剩下這一世
(沒有過去世與未來世),生命的機會也只有這一世,人類內心的焦慮、緊張
、急迫感、時間的壓力可想而知。因此解壓的心靈對話逐漸又被重視,
探討物質世界以外的形上世界,其重要性不亞於外太空的探討。
譯解:本章應該擺放在23章之後,才能知道 "大道因何而廢?'',否則徒然丟出大道廢,
還真的有些莫名其妙,而這種篇章的編排順序是後人加上去的,這種編法起因於誤解
很多篇張的原始意義。本章的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不和有孝慈,接著的19章絕仁
棄義,民復(免除)孝慈。 19章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社會出現了轉型期,有人
照樣昇歌夜舞,有人開始步上修道之途,所以有了20章的孤寂的修道者,以及各篇
章討論到修道與世俗的強烈對比,乃至15章的古之善為道者(悟道者)的描述。
52章講說悟道與行道的方法,22章與24章羅列修道與世俗 追求者,對於人生態度
的強烈對比。15章與22章也間接說明了一個修道者該有的心性表現。
大道廢,有仁義:現代人已習慣於仁義禮是好的道德條目、是有修養的,卻不知
我們本來有更好的、自發性的天命道性的自然和樂,只是因為失去信心才轉而
制定仁義禮制來約束日益脫韁的人心。
智慧出,有大偽:人類運用智慧自力救濟之後,本來和樂一體的整體觀也跟著不
見了,分別心跟著加重,種種的對立自然形成,不再是一體的(抱一),真偽
產生,越是聰明才智,奇技淫巧各種大詐欺也變本加厲。
六親不和有孝慈:禮制規範越多,犯規的人也就越多,六親的規矩多,不能遵守
的人也多了起來,生活上的摩擦糾紛必然加多,仗禮欺壓;所以勢必要提倡
敬老尊賢,孝順父母,慈愛晚輩,各種道德條目紛紛出現。
國家昏亂有忠臣:患難見真交,亂世猶須忠臣護國,忠臣被景仰欽佩,但是忠臣
是因國家昏亂才應運而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