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經:第24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故有道者不處。
解說:對於道與德有信心的人,必然從事於道與德,故同於道與德。
其行為表現就像22章所形容的那樣。但是當一個人對道與德、對
天地失去信心以後,就開始尋求自力救濟,自我表現以謀求更多
的機會,以至於產生許多悖道而行的行為,就像本章所說的。所
以本章是繼上一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之後,舉例甚麼是
"失者,同於失。 "
譯解:"莫知其極" 才是 "長生久視之道"(59章) , "物壯則老"
、"物極必反" ,凡事推到極點,只是早早結束而已,適得其反。
就像墊起腳尖站立,企圖高人一等,反而站立不穩且不久。
大跨步前行,急於超越,反而被自己絆住。
道的自然法則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弗居",
總歸一句話 "無私心 "。
自我表現,處處想站上最高點的人,實在是不明道性的人。
刻意堅持己見,自以為是的人,反而無法彰顯自己的長處。
自我誇耀功績的人,光芒畢露,反而遭致吹噓的質疑,功績也被
大打折扣。
自恃才能而過度自滿的人,得罪了所有人,無法長久立足。
這些行為對於道而言,簡直就像遭丟棄的腐食、懸疣附贅似的
多餘。莫說人不喜歡,連萬物或且厭惡之。
所以,有道的人不會安處於這種負面的行徑。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