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如石低調過日,守住整體始能保全
道德經:第39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此非以賤為本邪?非歟ㄩˊ?故至譽無譽。
不欲琭琭ㄌㄨˋ如玉,珞珞ㄌㄨㄛˋ如石。
解說: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由此可知貴賤是一個整體,高
下也是,單一無法存在。況且,道本就混而為一(14章),凝
結了整個宇宙萬物,任何企圖脫離,獨自為王者必定自取滅亡。
所以本章的得一,一指的是整體不分裂。
天地萬物既已得一之整體而安然存在,要如何才能維持其存在
才是重點,因此得一確實是整體得以安定永續發展的保證,一旦
分解互不相干,一切存在恐將消失。因此本章花了十分之九的篇
幅來證明整體為一的重要性,而結論出珞珞如石才能守住一之整
體。進而保住一切。
本章另一個問題是 " 天地神靈谷"指涉的是甚麼?也是一大問題。
天地較易理解,神靈谷則不易說清楚,只能從其中 "得一 " 與否
的正反面文字去猜測。
神得一以靈,神無以靈將恐歇。
道德經不談主宰神、人格神,所以神不可能是天神、地神乃至
民間信仰的一切神明。"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
大" ,若依此次第,神得一以靈,神指的是人。
尚書、泰誓、上:惟人萬物之靈。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神靈,
品物之本也。神為魂,靈為魄,神靈者
魂魄也。
神魂得一而有體魄相合,魂魄合一,人由此而稱 "萬物之靈 "
,因而與"萬物得一" 有所區別。
假若魂飛魄散,神無以靈將恐歇,屆時人也就不存在了。
谷得一以盈,谷無以盈將恐竭。
谷如果解釋為川谷窪地,似乎不妥,也與全文不類。何況道
向來是不盈、不欲盈。那麼是甚麼須以盈為要?
第6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谷虛而有生發之妙用。
第42章: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人與萬物皆須
有氣,才能生存。因此氣是遍滿整個宇宙,所以谷得一以盈講
的是氣,氣若游絲則命將終。所以谷之氣若不盈,則不能生發萬
物。由是而說谷無以盈將恐竭。
譯解:古始之得一而整全者,由是才能存續不廢。
天得一,整個宇宙天體星羅棋布才能井然有序的運轉著,
而呈現出一片清澄完整之景象。
地得一,整個地球結構才能完整,維持一個平衡系統,呈
現出一幅安定平靜之地表環境。
神得一,人之神魂與體魄相合,才能稱為萬物之靈而存在。
谷得一,氣才能遍滿而提供給所有的宇宙萬物,賴之以生存。
萬物得一,地球的生態系統得以平衡而穩定的發展,萬物可
以賴此生態平衡而各遂其所生。
侯王得一,則能與萬民和光同塵,自稱孤、寡、不穀即是與
民意結合,不以侯王之領導地位而自傲乃至與民劃
清界線,所以可以有誠信而為天下之準則。
天體若不能整合而導致失序混亂,清澄不見,整個宇宙天體恐將
裂解。
地球內部結構若無法平衡穩定,安寧不見,恐怕地震、火山爆發
也會接踵發生。
神識若無體魄可合,萬物之靈無由產生,神識恐怕也將止息消失。
谷中之氣稀疏不滿,無法盈滿宇宙,生發生命無以為繼,恐將
枯竭。
地表一旦失序,生態系統混亂,萬物無以維生,恐將滅絕。
侯王拋棄萬民,孤芳自賞,其自以為貴高之地位恐怕也會被顛覆。
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沒有賤與下,貴和高無法單獨存
在,因此貴賤、高下乃是一體的,必須完整的合一,彼此適才適
所,才能存續不廢。侯王自謂孤、寡、不穀,不敢妄自尊貴而高
高在上,這不就是以賤為本,與民同在嗎?難到不是嗎?所以最
高的稱譽就是沒有稱譽,任何的稱譽都定於一點,終將僵化。
自見者不明,所以不要如玉般的亮眼出鋒頭。不自見故明,所以
要如無光彩的粗石般低調且樸素的過日子,守住整體以存續不墜
而保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