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錯,我就是這樣的人,我跟別人就是不一樣,我看重的是生命的本質--大道。
道德經第二十章: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飂(音聊)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譯解:
絕學無憂,基本上延續上一章的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
上一章是正面說政策措施,消極的防堵是不夠的,還要積極的教育老百姓----見素
抱樸。 而這一章則是無奈的反諷,世俗聖賢之學無保障,人之所畏才是保命之依歸。
在古時,世間事一向是"人言可畏",不在真相如何。"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很多人
讀聖賢書,確實有心報效朝廷,為平民百姓謀幸福。但是在動盪不安的年代裡,甚
麼事都說不準。官場詭譎多變,你爭我奪,並非依照聖賢之理行事。有些人真的秉
持聖賢之理,往往惹來 殺身之禍。
唯之與阿,都是回應之聲---嗯,"嗯"到底是敬諾或是慢應?沒個準,在上位的人
說了算。
善之與惡,直言進諫究竟是善意或惡意?同樣是沒個準,在上位的人說了算。這
些都不是聖賢之理說了算。所以"人之所畏"才是現實 的真相,大家所畏懼的,必然
是已經發生的,不能不當一回事,所以"不可不畏"。這是官場 的真相。 棄絕聖賢
所教之理,依照大家所懼怕的去行事,就可以高枕無憂。這麼說,是百般無奈,
反諷之言,觀之下文所說,都是這個模式。
依聖人之言去體道,去修身養性,看起來是如此昏昏悶悶有如浮雲遊子。
反觀世人依世俗的發展去生 活,看起來是如此光鮮亮麗,過的多彩多姿。
由此,"絕學無憂"的感觸,反諷之意益發深切。此章以"絕學無憂"破題,點的妙。
全篇一氣呵成!道德經每篇自成一章,上下文連貫,不會不相干。
很多人,以得道者的心境來看待這一章,文意上是有落差的,而且得道者的心境
在第十五章已說的很清楚。
這一章是在描述學道過程中,都會遭遇到的情境。有時不免有茫茫然之感慨!
荒兮其未央哉--------我猶如置身在無邊無際的荒漠當中。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這是貴族社會的錦衣玉食,大啖美食之餘,
意氣風發。和前面所提到的"五音、五色、五味,馳騁畋獵,難得之貨"能目睹
這些場景的人,絕非一般的老百姓,而且道德經關心的是為政者的施政方針,
而不只是一般人的修心養性問題,這些顯示寫經的人與朝廷是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眾人熙熙攘攘,盡情享受美食美酒,意氣風發。有如春天郊遊踏青,登高台遠眺,
美景歷歷,歡樂無窮。 一個有心修道的人,置身在這種場合,內心的落寞孤寂,在
強烈的對比之下,有如天際邊的孤星。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我好像浮雲遊子獨自
漂泊在大道之中摸索前進,此時有若置身在無邊無際的荒漠中,四顧茫然,
何處是歸鄉?方向在那裡?仍無徵兆。好像襁褓中的嬰兒在 未成長為小孩之
前,實在看不出其未來發展之方向。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累了,疲累的好像是個無家可歸 的流浪漢!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眾人多采多姿的生活,處處
有餘;而我卻孤獨的好似被遺忘在天地中的某個角落。
難道我是愚笨之人的心智嗎?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我看起來像渾沌一片,
秀逗秀逗,無知無識的樣子。怎麼說呢?
世俗之人,光鮮亮麗,昭明顯要。獨獨只有我,看起來是昏昏沉沉,一點也不
起眼。 世俗之人,聰明才智像明察秋毫般的銳利。獨獨只有我,看起來像是
悶悶的,一副閉塞不通的樣子,蠢蛋一個。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看起來平平淡淡的
,寧靜的有如大海般的寂寥廣闊;但是我漂泊探索大道的心靈卻像飛揚的風,
永無止盡的飄動著。眾人都表現出多方的才能,唯獨我一如既往,一副頑固且
鄙陋無能 的樣子。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沒有錯,我就是這樣的人,我跟別人就是不一樣,
我所看重的是生命的本質---大道!!
***** 謎樣的道德經必須釐清才能看得懂 , 本章是今本道德經編者的求道心情自述 .
古本道德經是盤古系統佛果位的聖人白話所寫 , 教化底層老百姓 ,與貴族或
政治無關 .古本寫於春秋時代 ,活動期間略早於孔子 ,大概與釋迦同期 ,曾
活動於古印度比釋迦更早期 .據其所言, 孔子確實參訪過他 ,彼此以當時的
官話(今之閩南話 )交談 .古今本道德經與老子無關 ,老子也不是太上老君,
就是一介百姓 .今本道德經編者於戰國時得到古本道德經 ,不知作者為誰 ,
瞎編了一個老子故事, 生於亂世托古改制 ,以聖人之名提倡無為而治,無爭
的自然思想 .依此架構去理解今本道德經就可理出頭緒, 不能以開悟聖人的
心境從頭理解到尾 .( 我也是近期才得知,提供給各位參考 .2022/07/10 補記)
盤古系統與賽斯的基督系統雖是同源,但是在人生的走向是有差異.
古聖人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極少留下紀錄,所以無從查考.宗教所言聖人與祂們
無關,是來自更下層的系統以祂們的名壯大自己,所以自古來宗教派別混亂,
問題多多且都無神佛管轄,以此可知. 祂們下來不會設立宗教,人無能力接管.
所以下來辦完事就走了,不會給徒弟接手. 因時因地,有任務再下來 ,無聲無息
有緣者接近之,不會大張旗鼓 ,不可能以救渡眾生之名出現,人的因果業力太大,
只能自救.祂們下來也是過五關斬六將,極其辛苦 ,身教重於言教.人怎麼可能
免責得救? 別癡心妄想.貪財者才會上當於詐騙集團.審查自己的道慾,道慾是
修道者的大忌,古今修道者都栽在道慾上 ,沒有開悟之說也沒有速成班.
賽斯資料好好研讀,自可解生命與人生之惑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