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自認不足,所以擅長由施予別人而且成就別人來彌補自己之不足。**
道德經:第41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ㄌㄟˋ;(纇,不平也)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德若渝;(渝,空也)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註解:
1.晚 陳柱認為晚字是免字之借用,無之意。這種說法是為了配合無隅、無形,
但是道德經用字精準,有無字可用,不須借用晚字。大白若辱講的是德性,
所以歸到上德、廣德之列。大方、大器、大音、大象表達道的不同性質,所
以無、晚、希各有所指。
大方無隅:道雖方正無私,但也不會稜稜角角去刺傷人家。
大器晚成:道雖成就宇宙萬物,但因功成而弗居,因此其成就宇宙萬物之大功
,就像夜晚闃黑無所見一樣。所以智者就否認有道、有創造。
大音希聲:道雖然在內在世界訴說著創造之奧秘,但萬物關注在外在世界,早
已忘了有內在世界,因此聽而不聞;只有那些專注在內在世界的有心人士才
聽聞得到。所以要學習傾聽內在之聲音。(不是聽到聲音,而是心電感應之
接收。所以平日多接觸道德經、賽斯學等等心性之學,就是在改變你的腦迴
路,也就是在訓練你接收內在訊息的解碼功能,否則接收到了,也只是有感
、感動與喜悅,不可說、不可說無法與人分享。這也就是同樣悟道者,有的
能說出分享,有的卻無言自享,差別在此。通靈者的差別也在此。
被靈界借用身體講道,是否能用現代語言深入解析?差別也在此。)
p.s 賽斯:"一切萬有能對祂所有的部份說話,不是從外面用聲音、小喇叭和號角,
而是經由每個意識 活生生的'靈魂質'(soul-stuff)來傳遞祂的訊息。
2.善貸且成 貸就像貸款給人家,是有回收的。用這個貸字就是在強調施予
別人、成就別人,其實是達到了自立立人、自達達人的雙重效果。因為道的
精神是互助互惠,這也是內在衝動是否合乎道的精神所憑依的準則;自私自
利的內在衝動乃是個人的潛在慾望;要善於分別,可別用錯工夫。
解說:
建言有之,顯示了道的性質以種種"弱者道之用"的方式呈現,讓人的德性成長
有所依據,而且也說明了以"弱者道之用"做為德性修養的根據,其實也就是在
實踐大道之精神,因為道的創生就是這樣進行的。這是從上古流傳下來的,並非
老子自創。這種異於常人的思想,一般人難以接受,所以老子告訴大家,這是
先人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
從37章到42章,每章的文字大概都在百字上下,唯獨40章只有區區21個字;
而且每一章幾乎都在解說一個觀念,只有40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
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沒有舉例也沒有解說,所以後人的解讀也倍加困難。
個中原因出在"弱者道之用"這個觀念是道德經的思想中心之一,慎重起見,
特地以後面好幾章的篇幅以及之前數章來說明,由此也間接說明了反者道之動。
**六祖壇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這也是佛法的根本思想,自性(佛性、空性、法性、真如等等)具足一切,
不假外求。三界乃雜染心的執迷幻化而有,所以人生的努力是相應於清淨心
(空性)而非雜染心的幻化世界,藉由幻化的人生體認當體即空,進而證入空性
,意即進入涅盤,也就是與存在合一,所謂一滴水滴入大海,幻化的個體性永
不再出現,由是解脫,脫離迷幻的六道輪迴。
道德經所說的道之創生,由本章之顯示是來自於自認不足,所以"唯道善貸
且成",人性的成長也必須學習"善貸且成"。因此,道並非具足一切。道最怕
的就是具足一切,物壯則老,顯然具足猶如堅強者死之徒,涅盤形同死亡(個體
性消失)。不足才能"莫知其極、長生久視",道永遠保存了個體性,顯然與
佛教殊途殊歸,一個講創造,一個講否定創造,對於人生的看法當然是南轅北轍。
補註 : 道德經講的道與賽斯資料所說都是純正的生命訊息 . 佛法所說是否是佛說 ?
有很大的爭議 , 釋迦牟尼與耶穌所傳的道都被極度扭曲 , 他們都是同一層
最高天界下來 , 時間到了自然就會接收訊息傳道 , 因為他們所傳的道在當地
沒有 , 如何學習? 也不須經過學習 , 釋迦夜睹明星悟道 , 那是外行人說外行話 ,
任何需要經過學習才能講道的 , 都不是真正的最高天界下來傳道的 . 而兩千
多年來整個佛教界無一人能指出這個釋迦夜睹明星悟道的錯誤訊息 , 可知佛教
無佛 , 既然無佛 , 那來的佛法 ? 釋迦與耶穌離開人世之後也只是回到原來的
所居地 ,這是令人難過的真相 . 那來的涅槃與天堂 ? 20210202
賽斯:每一個細微的意識天生就有求生 、求變 、求發展和創造的原動力 。
賽斯認為存在是一種變為狀態,永無完美之日,完美象徵結束。這個觀念與
道德經的莫知其極有異曲同工之妙。唯有如此,才能生生不息。佛法恰好相反
,在自性具足一切不假外求的前提之下,首要目標就是截斷生生不息的生死
輪迴的幻化生命。最終目標則是進入涅盤。
**賽斯對涅盤的看法:
譯解:
人的根器不一樣,上根之人聽到"道",心能有所領悟並積極且努力的加以實踐
;中根的人聞道,似有所悟卻不透澈,所以在具體行動上並無很大的決心,力量不
足,走走停停;根器不足之人聞道,嗤之以鼻,哈哈大笑,這等人聞道若不笑,道
就不是道了。因為道與世俗之追求恰好是相反的。對於強調積極進取追求的人,聽
到弱者道之用、清淨無為,覺得匪夷所思,難怪要笑掉大牙。所以先人流傳下來有
關道的創生性質有建立了以下的言論:光明之道看起來卻像晦暗不明;能讓心性有
所進展的道,看起來卻像是退縮的;大道平和易行,但是過於清淨儉樸,一般人卻
是崎嶇難行,難以實踐。上德之人,體解大道,虛懷若谷,且能消納一切屈辱,純
正的德性卻像是玷污之人。
廣大之德行無所不修為,卻仍自覺有所不足。剛健不息之德性仍覺自己懈怠,不
夠努力。質樸平實之德性卻像是空虛無能之人。
道雖方正無私,並無稜稜角角以己之方正去刺傷人家。道成就宇宙萬物卻不居功,
因此其大成就顯得像闃黑夜晚無所見。道於內在世界傳遞創造之奧妙,萬物卻聽而
不聞,除非有心於內在世界之人才能接收到。道之廣大無邊卻無任何形體。道之創
生,默默為之,不為人知。
也只有道能時時自認不足,所以擅長以純善來施予萬物且成就萬物。在施予成就
萬物當中,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創造意義。
p.s弱者道之用的實踐,以白話簡言之就是"認輸、認錯、做下下人",真能如此,
同時也體現了"與其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也是不足、善下的最佳寫照。#
p.s賽斯提倡自然攻擊性,為的是找出信念的盲點,以期達到自我的情緒管理。
這個方法有助於"弱者道之用"的學習過程,加速達到目標。
首先要覺察你情感的真面目,而經過一段時間,當你變得對自己的信念更明白
之後,你將看出它們是如何自動地帶來某種情感。一個對自己有把握的人,不會被
每一次別人對他的藐視所激怒,而他也不會記恨。然而一個對他自己的價值沒有信
心的人,在上述的情況之下,就會暴怒起來。你的情感的自由流動,如果沒有受到
阻礙,永遠會帶你回到引起你情感的那個有意識的信念。
你的情感總是會改變你身體的化學平衡及體內荷爾蒙的量。
(參閱 靈性與生物性、攻擊性息息相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