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萬有與佛法之如來藏,一般對如來藏較陌生,所以先簡單
介紹一下。
如來藏簡介:(引自印順法師著 如來藏之研究 正聞出版社)
1.如來藏的別名──佛性、法性 、自性清淨心、真我。
如來藏──如來界,如來性在有情的蘊界處中,為無漏功德法的
根源,是如來藏契經的本義。(世間的有情眾生之所以能成佛,
因為生命的本性中藏有佛性──如來藏)。印度的奧義書說:
[識所成我,梵也。…識為一切之因,識者梵也。];[依名色
而開展,我(梵我)入於名色而隱於其中]梵我入於名色中,不
就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嗎?如來藏我
,是深受印度神學影響的。(這一段物質生命的創造,只要改幾
個名詞,就可變成賽斯學,意識單位一度由一切萬有的心智中釋
放出來,意識單位可被當作存有及力量來運作,意識單位變成
E.E單位(電磁能量單位),開始了自己的實體經驗。意識單位
自發地形成身體的秩序,所以也可以說意識單位(最先的存有)
創造了物質宇宙,意識單位以波和粒子兩者運作,一部份為
一切萬有的不可滿足的創造力所指揮,一部份為自己的創造性騷
動所指揮。因此創造者可創造,創造物也可創造,如此也解套了
一切萬有在神聖的主體性之內不能創造物質世界的困境,而這一
點是古印度人及佛教人士想像不到的,因此對於奧義書及如來藏
這份資料有了扭曲的解釋,看來唯有透過賽斯學才能勾勒出他們
的原貌。意識單位可被認作是一切萬有採取行動以形成你們的世
界的那一點。而且一切萬有也內化於意識的每個最小部分之內。
所以,你們在你們內全都帶著一切萬有不可否認的印記──以及
一個與生具有的能力──去以你們自己的方式瞥見你們自己更大
存在的不可否認的證據。比自己更大的存在也是印度及佛教努力
宣揚的目標所在,佛法講了那麼多,無非也是要讓眾生相信人的
背後確實有一個更廣大的存在,而且在每個人的內心可找得到,
因為我們都源自那更大的存在。差別的只是賽斯肯定自我(外我)
存在的個體性意義,每個個體性生命都要努力的去擴展自己的生
命,甚至發展到像一切萬有那麼大,但是不可能與一切萬有合一
,因為到那時,一切萬有又更廣大了,你依然是一切萬有的一部
分。佛教否定了自我的存在意義,認為這是妄執,在無我的前提
下,只承認內我(佛性)為唯一的真實性,自我唯有努力的依照
佛性的意義去生活才能從虛妄的生死輪迴中解脫出來。兩者說法
雖然不一樣,但是在內涵及流程卻又有幾分相似的意味。自我誕
生以來的人類(佛教也是從這裡講起,十二因緣法也是從這邊開
始,只是佛教誤以為人類一開始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才否定創造
。身體意識、細胞意識的個體性、原子意識的個體性及其發展性
,甚至電子指揮體內的整體活動以及思想、概念的物質性、不滅
性、創造性這些佛教都不懂也不知道,所以輕率的就以四大皆空
、五蘊非有把身體的意義否定掉了,甚至個體的永不滅性也因此
被否定。這些遺憾應該是佛教的論師對原始資料的解讀錯誤所造
成,就像為了符合傳統佛教的無我,硬是把如來藏的真我論扭曲
掉。
自我誕生以來的人類,與創造之初已經很不一樣,這一期的
人類的目的是聚焦在物質世界的發展,所以內我的知識已無所知
,只靠先人流傳的故事得知一些,佛教不知這一層意義,所以一
直從架構二否定架構一的合法性,更不知架構一是架構二的顯現
,兩者互為表裡,否定架構一的實存意義也等於否定架構二的意
義。因此自我這種新人類開始學習創造性能量的使用以及情緒控
管,物質世界的發展就是要讓自我從確實的感受中去改變自己,
等到學會了就可到本體的其他實相去發展。這個流程,因為佛教
一開始就把人生定調在苦空無常的虛妄執著上,所以把離開人世
間這個學習系統視為解脫。由於對於人類存在的看法不一樣,所
以如何解除人類的苦痛,方法也不一樣。)
(接上,如來藏簡介──如來藏我是深受印度神學影響的)唯識
學者沒有忘卻佛法的根本立場,所以以生滅相續的種子來說本有
的無漏功德,以阿賴耶妄識,說識與根身藏隱同安危,巧妙的解
說了如來藏我,而脫卻了如來藏我的神學色彩,這就是唯識學的
種性說。(P.205 民國92年初版七刷)
在印度,如來藏說的興起,約在西元三世紀,從初期大乘而進入
後期大乘佛教的階段。在西元四、五世紀中,非常的興盛;有關
(廣義的)如來藏說的經典,也紛紛流傳出來。如來藏說,以後
期大乘經為主,在論師們──印度的大乘論師,中觀、瑜伽二家
,都說如來藏的論說是不了義的,因而以中觀及唯識的密意去解
說如來藏。其實,如來藏這一思想體系,有其獨到的立場,主要
是眾生與佛有共同的體性;依此如來藏(佛性)為宗本,說明依
此如來藏而有生死、眾生,依此而有究竟解脫、如來。這種說法
與中觀所說的[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不同,也與瑜伽者依
虛妄分別的阿賴耶識為所知依不同。如來藏論說有獨到的立場,
富有真我論的特色。由於如來藏說以經典為主,而中國佛教是重
經的,所以有[經富論貧]評語。所以如來藏(佛性)法門傳到
重經的中國來,受到中國佛教高度的讚揚。如來藏說,可說是中
國佛學的主流!然而,這一法門,經中國佛教學者的融會發揮,
與原義有了相當的距離,但確乎是中國佛教的主流,如來藏在中
觀、唯識兩大派系以外,表示其獨到的立場與見解。
P.1-3 (同上)
2.如來藏對一切法空的批判:
對初期大乘的一切法空說,採取批評態度的,是如來藏法門
的特色,如[大法鼓經]:[迦葉白佛言:世尊!諸摩訶衍經
(大乘經典)多說空義。佛告迦葉:一切空經是有餘說(不徹底)
。]空相應經與一切空經是通於初期大乘的,可以[大般若經]
為代表。不了義、有餘說,就是指一切法空說為不徹底的,還需
要再做解說的。以一切法空為不了義,而要成立某些是不空的,
為後期大乘的特徵。這一見解,央掘魔羅經等都是一致的。央掘
魔羅經中,文殊師利說大空:[諸佛如虛空,虛空無有相。……
….解脫則如來,,空寂無所有]。央掘魔鑼呵責為;[嗚呼蚊蚋行
,不知真空義]!然後提出了[有異法(有些法)是空,有異法
不空]的見地;並且說:[謂說唯極空……..顛覆佛正法]。這是
針對一切法空是了義說,所作毫不容情的批評。大般涅盤經也說
:[我已修學一切諸法本性空寂。]復告諸比丘:[莫謂如來唯
修諸法本性空寂]。在諸法空寂以上,更有所修的,那當然是不
空了。空是本性如此,沒有自性,不是說沒有一切法。所以如幻
如化的有,當下就是畢竟空寂,即有即空,空有無礙,不是滅亡
才叫做空。不空者,謂真實善色,常樂我淨(相對於苦空無我)
,不動不變。 P.140-4 (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