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雲飛雨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回家種田,提到"樂夫天命復奚疑"
?這句話不是肯定句,只是為自己加油打氣,但是作用不大,所以
他很鬱悶,經常醉醺醺,無心農事,所以收成很差,生活越加困苦
,後來還須仰賴鄰居送些酒給他,最後連住家房子都被火燒掉了,
慘況連連,自己造成的。可別被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騙
過了。
陶淵明若真正了解樂天知命,就會悠然度日而非藉酒消愁。什麼是
樂天知命?
生活真能樂在其中,才能笑得開心。賽斯如是說:
快樂地接受生命(你天生的生命形式,萬物一體,人類也是一
體,萬物各有所長、各司其職,分工合作,肯定你所是的自己,善
用自己與生俱來的專長與特色,不被價值觀與社會地位所干擾而忘
失該盡之本分),它在你內有它自己的理由和原因。你不能說
"除非按照我的條件生存,否則我寧願不生存" ,沒人有此權利拿自
己來與自己天生的活力如此對抗。
別忘了你所真正擁有的健康與活力,也別忘了你的智慧和直覺,
更別忘了你所擁有的幸福。但你也不能任性的誤用它們,嘗試強迫
它們合乎你所設的生存條件。(這個誤用與任性,是很多人的痛苦
根源)
如果你能以幸福和喜悅傾聽內心的悸動,就會成全自己,也帶給
別人快樂。如此按生命自己的條件接受生命,而在如此的接受中,
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滿被恩寵,而理想的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在如
此做時,你會自動幫助別人,並且幫助了你身為其一份子的種族
(人類全體)。──賽斯
所謂接受生命並非消極不改進,而是先肯定自己的先天條件與
使命,然後加以變化擴充。就像西方畫家馬諦斯晚年所說的:不是
剪紙藝術能滿足我,而是剪紙藝術須要我去擴充。因此,賽斯另一
段話提到:
你為這一生也許選擇了一個特別的主題,一個特定的條件
架構,但是,在這些條件之內,你還是有去實驗與去創造的自
由,從而改變情況和事件。
每一個人都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個別的模式,以便讓自己能在這
個範圍內創造這個個人的實相。即便如此,在這個界限之內,
還是有無數的可行方向以及無限的可用資源。----賽斯
所有的生命都在追求展現的可能性,隨著你的意識擴展而變化,生
命並非一成不便或趨向單一簡樸,也非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強制不變
。在完成義務與責任中也成就了自己,自立立他、自利利他,共同
的快樂才有共同的成長與快樂。當今全世界的社會狀況都因兩極化
而動盪不安,孔子所說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有其人生智慧的觀察
,可是人類只能朝此均富和樂的願景緩步前進,每每付出極慘痛代
價,才能換來一小步的前進。
天國近了,意思是人類照基督所教去改變行為,人間就是天國,若
能變成天國,是基督的功勞,當然基督就是救世主降臨。可惜西方
人會錯意,往外追求,癡癡空等兩千年,就是不願親身奉行主之意
,不願成就基督救世主的夢想。人間淨土何常不是如此?
(p.s所謂耶穌再來,不再是基督意識單獨地顯現在某一個人身上。
而是喚醒每一個人內在的基督意識,好讓人們能夠真正地
在地球上創造天堂──讓每個人都成為神的孩子。)
如果人人能樂天知命,按生命自己的條件接受生命,天國或淨土自
然水到渠成。不甘心、不認命讓人生與世界走了樣,每個人的人生
不是只有這一世,從整體生命考量,每個生命都有其發展的潛在安
排,所以安時處順不愧是生命的智慧之言。西方宗教與科學力主每
個人的人生只有這一次,所以更加深了焦慮感與急迫感,勢在必得
,必然引出爭端與不幸。老子的智慧:以其不爭,莫能與之爭。也
無法改變中國人戰亂的噩夢,直至今日全世界仍處於備戰狀態與大
大小小的戰爭,內亂與恐怖攻擊等等所帶來的悲慘人生,喚不醒人
類對和平的渴望,整軍備伍,研發高科技的毀滅武器,真能帶來世
界和平?恐怕是一觸即發。
p.s 你無法拒絕生命而變得快樂---當你把你的條件視為條件時,
你的條件不會獲得滿足 , 只有當你接受生命而不抱持條件時 ,
你必須以生命本身的條件接受生命 , 並且相信你目前的生命
具有一種意義 ' 一種美善以及一種目的 . 然後你才能開始看
到一直存在你生命中的意義 , 以及你尚未能夠滿足的目的和
喜悅.如果你真能以生命本身的條件接受生命 , 而在如此接受
生命時 , 你將能滿懷一種恩典, 那種恩典源自於賦予你生命
所有的一切 .你絕不可堅持把任何一種條件作為存在的前提 .
我並不是說 , 你不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 然而 , 再說一次 ,
只要你把那種心願當作存在的條件 ,你就不會得到 .
--------賽斯 (早期課第9冊 p.170-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