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如何製造原物質且內化於其中**
 
         道德經:第21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前言: 第一章既然講創造論,那麼最初最基本的物質如何產生?古經書直接談論
 
   這個問題的,大概只有本章。一 般講創造,直接就跳到造人造物。
 
        第一章也提到"道"並無直接創造天地萬物,而是"無名"造天地,"有名"造萬物,
 
  而本章卻講道如何製造物質,這之間是否有矛盾?一點也沒 有矛盾,
 
    因為道製造的是原物料----最基本的粒子,而非人類動物植物等成品。
 
  這一章的觀念很重要,無數版本的宇宙如何和諧一致?所有 的本體界與現象
 
 界如何和諧一致?靠的就是"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假若 沒有道的
 
 稟賦天命之性及氣給予宇宙萬物,以及"孔德 之容,惟道是從----此句文意等同
 
 於道內化於宇宙萬物之中",一切存在都不可能存在,也就因為道的存在遍及於
 
 一切的存在,一切才能和 諧一致,也唯有如此才能以存在對抗非存在。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仍處於非存在的情境,直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產生
 
 存在的方法才 露出曙光。"其中有信----生命訊息DNA"可說是定心丸,生生不息,
 
 永恆的存在,總算安頓下來。
 
 
譯解: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一般把孔德解釋為大德,從德性來講。 但是本章
 
 探討的是道如何無中生有,與德行無關。
 
 道德經提到的"道'德'物"都有兩層意義,需要看上下文才能知道講的是哪一層面。
 
 本章講的既然是原物料的無中生有,孔德指的就是物質最基本的粒子,
 
 孔的意思是最深、最內裡(奧),德則相對於道體,是道的作用所欲創作的原物質。
 
 只有道能創造原物質,確保整體的合諧一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如此才能同步瞬間調整運作,時時保持平衡狀態。
 
 所以孔德雖極小,卻是道的直接呈現,所謂"芥納須彌",粒子介於有物與無物之間,
 
 肉眼看不見,似有若無,所以還是捕捉得到,想要了解它,除非是道本身---"樸,
 
 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所以道既內化於一切的孔德之中又不在其中,作用無窮
 
 無盡,甚且''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第四章"。這就是道"玄之
 
 又玄"的地方,不愧是"眾妙之門。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四十章,這一句已經講的很明白,
 
 天下萬物並非直接由無產生,而是來自於有(孔德---原物料)的積聚組合成萬物。
 
 從生物來談,第一個組合物就是細胞,這也是第一個基地台,所有的生命訊息
 
 由此進出,迅速分化、量化生產,各類訊息造成千變萬化的不同物類。
 
 細胞的誕生就是下文所要說的。
 
          
 道之為物,惟恍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道製造物質,並非肉眼能見的物質,而是似有若無,肉眼看不到的原物質,
 
 所以說惟恍惟惚。在惚恍之間其中有無象之象;;在恍惚之間其中有無物之物。
 
 在其幽玄深遠的至陰之處,像孕育一般,其中充滿了精氣,為新生命之所需。
 
 就中之精氣更有真確到即將轉化為物質與料的,甚且這當中還有像信使一般,
 
  攜帶著"生物生命"之訊息---也就是現今所說的DNA,
 
  有了生命訊息才能產生各類不同之生命,
 
  而這個基礎結構就是細胞。
 
(無名與有名在這個粒子、細胞的基礎之下開始造天地、造萬物)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
 
 自古及今,道始終如一的存在於其變化之中,以便秉賦天命之性給萬物,
 
 萬物 秉此性才得以開始生命之旅(若以此來推論,被複製而誕生之複製動物或
 
 複製人,如果能存活,那就表示道已接受這種複製生命,才稟賦他得以存活的
 
 天命之性---靈魂。否則無法存活。但是接受不代表認可,就像戰爭與殺人要付
 
 出慘痛代價.亞特蘭提斯時期就是對複製生命玩過頭,後來整個文明從人世間
 
 蒸發掉.現在玩複製生命的生物醫學家要引以為戒.) 我如何得知萬物起源之
 
 情況?以此"道",因為道的創生性始終如一。
 
   (47章: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52章: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子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也乎 的頭像
    也乎

    問風部落格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