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
 
      中氣以為和(ㄏㄨㄛˋ)。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解說:  本章延續第22章之"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強調整體性的重要
 
 ,從萬事萬物的本質,均有其陰陽兩面進一步來探討,若是僅看
 
 重單面或死抱一面,必將像"強梁者不得其死","物壯則老",一
 
 樣無法長遠發展下去。 本章主旨如果不是這樣,上下兩段文意很
 
 難連接。厭惡與喜愛, 損失與受益,災禍與福氣等等都像"塞翁
 
 失馬焉知非福"一樣,必須整體看待,不可偏執。但是人的社會並
 
 沒有記取古訓,始終朝著功利偏執的方向在前進,而且人更自私
 
 的以人為所有生命的中心,為了人類的利益,把其他生命分為有
 
 益的與有害的,不知任一生命在地球均有其一定的地位與任務,
 
 維持地球的均衡。如今因為人類的利益偏執性的發展,已經使地
 
 球的發展產生失衡的危機。在此危機時刻,人類應該重新思考
 
 "何謂生命"?當我們一直無情的摧毀其他生命,剝奪他們生活在
 
 地球體驗美好生命的權利,我們又拿甚麼去說生命是美好的?又
 
 憑甚麼想要擁有幸福的人生?難道我們不該即刻停止踐踏生命嗎
 
 ?
 
   然而本章最特別的是"萬物負陰而抱陽"這個觀念。為何是
 
   "三生萬物"?而不是"道生萬物"?
 
     道雖是混沌為一,但是在整個存在領域還是有其層次性的差異
 
 ,所以才會說域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每一個層次產生下一個層次,因而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然而上下之間的關係,並非二元對立,而是一體兩面,绻藏與
 
 綻放的關係,也就是本章所說的"負陰而抱陽"的關係,從綻放的
 
 可見性來看是"抱陽",從绻藏的潛在性來看是"負陰",陽沉浸在不
 
 可見的陰裡頭,而陽是陰的呈現,環環相扣,整個存在有如族譜
 
 一般的整體性,無法任意切割來談其起源,所以說"中氣以為和"
 
 ,氣是陰,一切的存在是陽。道內化於一切存在之中,是陰;一
 
 切存在(包含一、二、三、萬物)是陽。
 
  佛法說"緣起無自性空",意思是物質界無法自己產生自己,也就
 
 是孤陽不生。相傳為孔子所述之周易繫辭上傳第五章"一陰一陽
 
 之謂道",一般解釋為男女是不通的,它的意思就是"負陰抱陽"
 
 ,如:第六章所言"陰陽之義配日月",一顯一隱"日升月落,月
 
 升日落",日月同時存在,只是一綻放一绻藏。所以凡事要整體去
 
 觀察考量,否則見仁見智就落於一偏。 在此順便來讀讀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
 
  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聖德大業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
 
  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
 
 
經文譯解:
 
  道體千變萬化,藉由一個層次帶出下一個層次而不斷擴展延伸,
 
 終至宇宙萬物,生生不息。萬物呈現具象存在(陽),卻沉浸在看
 
 不見的本體中(陰),所以說萬物負陰而抱陽。陽之存在具個別性
 
 ,每一個體之間似乎是不相干,但一切既在道之內,而道也在
 
 切之內,陽是有生滅變化,陰則只變化而無生滅,所以個別的陽
 
 之中,其中賴以維生的氣是整體不分割,一切之氣是和(ㄏㄨㄛˋ
 
 )在一塊不分彼此的。此氣也可以說是宇宙能量,也可以說即是
 
 道體。如此才能說"中氣以為和"。
 
     人所厭惡的是孤、寡、不穀,但是諸侯王公卻以此自稱,以
 
 顯示其獨一無二的尊榮。所以任何事物表面看似受損,其實是受
 
 益的;而有的則相反,表面看似受益,其實是受損的。這就像第
 
 58章所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
 
 "所以順其自然發展即可,不必擔心一面倒,相信第81章最後所
 
 說的"天之道,利而不害。"不要只顧著貪圖眼前之利益反而壞了
 
 大局。
 
      古人以"梁強者不得其死"敎人,梁是房屋之中脊,猶如人之
 
 脊椎,必須柔軟可彎曲,死了則挺直如枯木不能彎曲,因此強勢
 
 出頭,貪圖有利之ㄧ方,不顧全局之均衡,均可說是"堅強者死
 
 之徒"。我也將以這個說法做為教本。
 
 
P.S[與神對話]第二冊(方智出版社 Neale Donald Walch 著
 
  孟祥森 譯 ) 也提到陰與陽:
 
   1. 生命輝煌的節奏之一是陰與陽。"存在"(Being) 的某一面向
 
  並不比另一面向"更好"或"更完美"。兩種面向都僅是奇妙的面
 
  向。(頁136)
 
   2.你們應允許生命提供給你們的一切----而你們將發現,生命
 
  所提供給你們的,要比你們所能想像的要多的多。
 
      我在一切事物中都置入陰與陽,同樣,我創造了兩性!這雌
 
  與雄乃是陰與陽的一部分。
 
   這是你們所居住的世界對陰與陽的至高形式的表現。兩性是
 
  陰與陽-------的賦形。是許多賦形之一。
 
      陰與陽,這裡與那裡,此與彼,--------上與下,熱與冷,
 
  大與小,快與慢,物質與反物質。
 
   這一切,都是你們為了體驗生活所必須的。(頁151)
 
   3. (中氣以為和---道德經)
 
    宇宙中沒有任何東西是跟任何東西分別的。一切事物都跟
 
   一切生命相連、相依、互動、交織,而這種情況又是內具的
 
   、不可改變的。(頁301)
 
 
 
**負陰抱陽與架構二:

真正的明覺

 最具有更新力量的概念,以及達到真正明覺的最大一步,就是

覺悟到,你的實相中不可見的世界(架構二)是藉著,透過你自

有意識的思想和信念,而跳到外在的生活(架構一),因為那

時你就體悟了你之為你的力量,而立刻被被給予選擇的機會。你

再也不能將自己當成客觀環境下的犧牲品。然而意識也正是為了

使自己有更多的選擇而升起的,使你不致於只有一條路可走,

而讓你用自己的創造力形成一個變化多端的內涵

  雖然架構二藉由架構一來呈現,但是落實到架構一之後,和

人類的想望會有落差,這一點必須要先了解。就像彈性基因看似

有缺失,所以厲害的生物學家就自以為是的基因改造,讓生命的

生長更強壯完美。卻不知道基因缺乏彈性之後是導向滅絕。

 如果要了解架構二落實到架構一是怎麼一回事?老子的萬物

負陰而抱陽的觀念倒是可以幫助理解。賽斯說沒有完美,老子說

大成若缺。由此可理解彈性基因之意義,因何世間有缺陷?大自

然看似不完美?能夠生生不息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而不是以

大成若缺來質疑創造之存在。

  老子道德經第42章所說的「萬物負陰而抱陽」,很美的詞,把賽

 斯的架構思想一言以蔽之。(參閱本部落格道德經第42章之解說)

  負陰而抱陽,大智(陰)若愚(陽)與貪婪(陰)的愚昧(陽)

 是兩回事;以此類推,老子都是這種說法,大成若缺、進道若退、

 知白守黑、不自見故明等等,工夫下在架構二,也就是賽斯所說

解決問題的真正關鍵是在內在實相(架構二),在架構一的人間世

進行改革,永遠是沒完沒了的變革鬥爭。很多人不明瞭這層意義,

只看到老子講無為,以為什麼都不要干涉,卻不知道老子是從根本

改革起,從架構二修正,呈現到架構一的人間就水到渠成。

 

 大智呈現的是若愚,而非超級天才或出類拔萃。所以架構二如何

 呈現在架構一?不是一對一,白對白,還須參考道德經所說。對架

 構二的信心必須去建構,而非等著憑空呈現,而且是照單全收(

 任,相信架構二是以對你最好的方式呈現,不是世俗的價值想望,

 必須脫離善惡好壞的世俗觀點——天之道,利而不害),

而非心想事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子
    全站熱搜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