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呼無味,用之不盡**微明之玄機**
 
    道德經:第35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譯解:如大象般的平和穩重,而且感受不到巨大形體之壓力,此乃象徵為政者
 
   效法聖人"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 ,天下人必當樂於歸附。既歸附
 
   於他的領導,也感受不到任何的侵擾,確實是能夠各遂其所生,那麼
 
   天下就安和樂利像太平盛世一樣。
 
            歡樂的歌舞與美味的佳餚,過往的行人也會受到吸引而停歇享受,可惜
 
   用之有時盡。而道的施政顯現卻是平淡無味,一點也不引人注意,看也
 
   看不見,聽也聽不到,其好處卻是緜緜不盡,讓人一輩子過的安穩。
 
 
   道德經:第36章
 
  將欲歙(ㄒㄧˋ)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說:本章被許多人解釋為謀略學,流於權謀鬥爭,擊垮敵人的心機策略。
 
   問題是本章並無教人如何算計他人,道怎會這麼卑鄙呢?本章明明就是
 
   在點破 "微明 " 的禪機,老子觀察入微,看透了這個自然與人事的玄機,
 
   所以把它明示出來,讓有心人引以為鑒,在意氣風發之際,要小心背後
 
   隱藏的危機,因此在得意時,不要一意銳進,那是個陷阱,如果想要長遠
 
   發展,必須了解 "物壯則老 " 這個道理。所以又再次強調 "柔弱勝剛強 '' 這個
 
   妙理,"弱者道之用 '' 才能 ''莫之其極 " 。而且最後以魚不可脫於淵,來強調
  
   兩者之間的不可分離之關係。這個微明的玄機,為何這麼神秘?因為它就像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樣。
 
註解:1.將欲      這是物理發展的必然現象,由盛而衰,所以將欲指的是自發性,
 
        事物衰敗之前,會不斷上揚,也可以說上揚是衰敗的前兆。
 
        將欲不是心機算計。
 
   2. 固     再三。
 
   3. 微明       道之理雖顯明,但有些就像進道若退一樣,與表面所看剛好是
 
                              相反, 這是很隱微、很微妙的道理,必須用心體會。
 
 
譯解:將要萎縮之前,必定會再三擴張至極致。將要羸弱之前,必定會再三強化
 
   至極致。將要廢立之前,必定再三高舉至極致。將要去除之前,必定再三
 
   給予其最高之所須。事實與表面所看到剛好相反,這是很隱微、很微妙的
 
   道理。堅強者死之徒(人死後全身僵硬),柔弱者生之徒(人活著身體柔
 
   軟),這個現象已經明示柔弱勝剛強,這個道理也可說是 ''人體大道法 "。
 
   魚不能無水,所以不能脫離池淵;國家的有利公器也不可輕易顯示給人看。
 
   所以微明的玄機可貴就像上述所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子
    全站熱搜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