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擅長--給利、善下、不爭故無尤**

**善用擅長--是謂襲明、要妙**

    道德經:第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註解:1. 上善若水 善,擅長,最好的擅長要像水一樣。水擅於利益所有生命,

        沒有水, 所有生命將滅絕,但是水不以攻逼進,遇阻擋則謙下

        退讓轉向,處於眾人所不願 的卑下之地,任何污穢也不排斥。

        這三個特色也是 " 上善 " 的憑據。

           2. 幾於道     幾近於道,因為道的特色不只這三樣,而且最重要的創生,

        水無此能力,水像德一樣善於養護所有生命。

譯解:最好的擅長要像水一樣。水擅於利益滋養萬物,萬物才能得以生存。

   水不斷的往下流,遇阻擋則轉向,隨時可改道,不與物爭,終至眾人

   所最不喜歡的卑下之地,承接任何污穢。

   水除了這些正面的特色,也有破壞、摧毀的另一面,所以只能說幾近於道。

   以這三個特色作為待人處世施政之依據:

   選擇居所擅於以服務眾人為優先,不與人爭好地段,縱使是眾人所不喜歡的

       地方也可以。

   心要擅於像深淵一般的深沉靜寂,為眾人著想,可為眾人之所歸。

   給予眾人擅於出自內心的仁愛,只給不取,不計較得失、不計較毀譽。

   講話擅於重誠信,言行合一,說好話不與人爭辯,被誤解謾罵也不介意。

   為政之道擅於清靜無為不擾民、不與民爭,使民自正。

   做事善用能力,委屈多勞,便民為要。

   有所行動擅於爭取時效,選對時機,看事辦事不為己便。

   也就因為處處為人著想,不與人爭,所以不會招致怨尤。

 

 

   道德經:第27章
 
   善行無轍迹,善言無瑕讁(ㄓㄜˊ),善數不用籌策,
 
   善閉無關楗(ㄐㄧㄢˋ)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譯解:擅長駕車的人,車行而過,不見有車輪之痕跡。(此意謂不擾動、不擾民)
 
   擅於治理的人不會用罪罰來管理。擅於卜筮(ㄕˋ)的人,
 
         不必用蓍(ㄕ)筮。
 
   擅於關閉門戶的人,不必用門閂(ㄕㄨㄢ)也打不開。
 
            (意謂不須下禁令,也沒有人有犯意)
 
   擅於打結的人,不須有繩結也解不開。(意謂不須限制百姓的行動,
 
                     百姓也無逾越之行為)
 
   所以聖人慣常用上述之擅長救人於無形,所以沒有被放棄之人。物盡其用,
 
   也無放棄不用之物。此之謂承襲道的光明性---樂觀以對。
 
   只要能因勢利導,不特別標舉一方,當能達到和諧之平衡。那麼,
 
   擅長於行道的人可以是世俗好爭無道之人的老師。
 
   而世俗好爭無道之人也可以是有心行道之人的成道資糧。
 
 
   如果不能珍貴其為可師,不能愛惜其為可資成道,雖說是大聰明之人,
 
   其實仍處於迷昧狀態,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侷限,無法善用擅長。
 
   這種互通有無、互助合作乃是精微莫測、千變萬化之樞紐。

 

 

 

p.s

修心養性或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就是在導入三輪體空的消解業力,也

就是在把脾氣個性世俗心引入中庸所說的發而皆中節,達到賽斯所

說的情緒管控,後始能離開地球到其他實相發展。

功德不是靠行善積德,而是靠修身養性,所以社會加之於你身上的

 無理、屈辱、折磨、委屈,如果你能不動心或無所住生其心,就是

 在幫你積累離地球的功德。這應該也是賽斯所說從長遠看,惡事或

 負面信念有其存在意義。 所以我師父說欺負你的人就是你的老師,

要感謝他。沒有他們,無人能成佛。由此才能理解道德經27章所

 說: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成佛資糧)。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了解其中的關聯,真

 的就是太妙,否則聰明反被聰明誤,計較爭奪的結果就是雖智大迷

,人家送寶給妳,你拼命往外推,不是大迷是什麼?

 

 

 

p.s

每個意識,不論其程度,都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而你的每個

行動,不論多不重要,都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與每一個別的實相

及每一個別的世界相連。——賽斯所說是人類所不知的,所以不

要隨意輕視或拋棄任一生物,尤其人類。因為不知任一行動都與

其他實相或世界相連。如果知道,對於自己的行動就會更加謹慎

。很多人常講,我又沒妨害到你或別人,我愛幹什麼,干你屁事

。 我們不知自己與外界的關連性,總是以人類思維來看待外界。

只能期待科學早日突破,引領人類走入新世界的思維。

由此可理解老子所說: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

,故無棄物。是謂襲明。(襲明,承襲保有道之德,必須從賽斯

這段話來看,才能明瞭,無棄人、無棄物之理。物也是內含意識)

 

此外,宇宙並不會放棄它自己或它任何的生物:

內在的實相世界或夢的實相世界,代表一個存在的模型,在

其中新的能量、活力及存在,處處都很明顯,準備好上前來形成

新的轉化,能量及欲望的新組合。

   那個內在的心理宇宙是一個心靈的完形被價值完成、愛及

 欲望,被沒有限度的愛的價值推動、形成、維護或驅策。那宇宙

 並不會放棄它自己或它任何的生物,它是被一套不同的原則、一

 套不同的價值,以及被內在合作性的豐富所統轄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子
    全站熱搜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