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第二章  下 )   深奧的統一性(兼論老子與賽斯的差異)

 

道德經: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
 
         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解:天底下的人都知道了美之為美的好處與利益,這就有害了。
 
 利之所趨,許多被認為不美的人事物就會遭受忽視與迫害,甚至
 
 被毀掉。天底下的人都知道了善之為善的可貴與可敬,這就不好
 
 了。人必定會製造出許多偽善,甚至以善行騙,以達到私人的目
 
 的。因此破壞了原本的美意以及人的慈愛心。
 
  道所創生的萬物,美善是全面的,無等級之區分。人的價值觀
 
 把美善作等級之區分甚至競賽,刻意誇獎、突顯某些類別的美善
 
 ,引起大眾的競相追逐、仿效,非但扭曲了價值觀,也破壞了萬
 
 物的真實面,造成整個社會與地球的失衡。
 
  整個大自然的生態是相輔相成的平衡系統,每一類的存在都有
 
 其存在的意義,單一無法長存,合作才能顯出創造的奧妙變化,
 
 整體不容胡亂切割、改造。
 
  "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 ,有無一體兩面的共生關係,合
 
 體才能產生有利的作用。
 
  " 圖難於其易 " 難易相待而成。整體的完成雖是困難的,細部
 
 則是容易的,專心於每個細部,當所有的細部都完成了,也就是
 
 整體完成了,"難" 的部分消解於無形。而難度也讓細部豐富、變
 
 化了起來。就像人體與其他生物的構成難易有別,卻都是相待而
 
 成。
 
  長短的形狀乃因相形比較而有長短之分,但是物自身是自成一
 
 體,並無此長短之分。
 
  高與下互相傾倚,一體之間本無高下之分,我們人類為了方便
 
 ,而有種種區分。
 
  音與聲響相應和而合諧一致,音聲也是一體的。
 
  前與後如影隨形,也是無法抽離而單一存在。
 
  由上述諸種關係知其互相之間既相對且合一,進而亦可知整個
 
 大自然是一體的,各自的存在在自體之內也是一體的,在和諧中
 
 隱含了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相輔相成,是合作關係產生了千變
 
 萬化的妙用。如果只強調其中一方,造成偏執現象,只會破壞整
 
 體的和諧關係,終至於整個被瓦解。
 
  是以聖人明白這個整體和諧的重要性,為了維護整體性,最好
 
 的方法就是仿效大自然---純任自然,萬物各盡其本然之道性
 
 ,隨其天生本能之欲動而自己變化。無須強勢作為,弄了一堆法
 
 條、規範橫加限制,並要求百姓遵守,甚至改變了每個人的意願
 
 。但是聖人在無為、不言的政策下,並非甚麼事都不做,而且必
 
 須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親自示範給老百姓看,言教不如身教
 
 ;為了作育萬物,更是責無旁貸,唯有適當的生存環境及成長
 
 境,人民才能真正的各遂其所生。所以聖人私下的辛勞不言可喻
 
 ,始能微杜漸於無形。
 
  萬物生生不息、紛然並起,道自古及今也從不推辭生養萬物,
 
 雖生養萬物也不視之為所有物而加以掌控,對於萬物之生長環境
 
 综然有所作為,也不會以此恃才而予取予求。萬物自動代代繁衍
 
 ,生養其間自覺自然而為,如此看似大功告成,道卻不居此功,
 
 也就因為不居功,不認為有 功可成,"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
 
 命而常自然。"  生養萬物,自然而為之,道永遠與萬物同在永不
 
   離去。聖人當效法之。
 
 
*老子與賽斯的差異:

 

*行動的本質牽涉到生命恆處變為狀態,無常是生命不得不然的常

態;更進一步,如如不動的本體或完美具足一切的本體更不可能。

這個論題可說是動搖了幾個宗教的根本,好好去探究這個問題,可

幫助自己解開一些孰是孰非的根本問題,而不是在枝枝節節上去牽

牽扯扯。

 

**談生命問題的專家(往聖先賢今哲)很多,我之所以獨鍾賽斯,

是因為在生命本質以及根本問題上,賽斯的論述詳盡,甚至所提供

的資料非常細膩,發前人之所未發,經得起考驗。對於介紹賽斯學,

我不以己意來介紹賽斯,而是引用原文作專題介紹,因為坊間介紹

賽斯學的人也不少,但都落於個人的臆解,誤解賽斯本意甚多,造

成一種錯誤的導向,甚至強把賽斯歸依佛教,所以直接引用賽斯所

說的話來介紹賽斯是比較保險,也免於自說自話的爭端。至於道德

經從古至今解說的人甚多,每個人的理解甚至是南轅北轍,各有見

地,我是認為主要能整本統一見解即可,誰是誰非難講。

  老子與賽斯在創造起源上的論說較接近,當然老子無法像賽斯

講得那麼詳盡,所以從賽斯的論述來解讀老子的創造說,才能解開

千古之謎。然而老子的人生論述為何無法像賽斯採取積極的意識擴

展,反而傾向依道而行的保守回歸心態?因為老子不容許人類負面

行為的存在,而努力建構一個道德發展的理想國,卻無法在人間實

行。沒有諸侯王敢冒然接受老子的建言。賽斯接受人類的負面行為

,認為這是成長過程不得不然的現象,就像畫家早期不成熟的作品

一樣,從負面的行為去探討自己潛在的問題,從而改進,地球是初

級生命的訓練所,不是天堂樂土,人在此學習管控自己的情緒與學

習創造性能量的正面使用。賽斯的看法合乎人類社會的發展,從錯

誤的經驗中,逐漸提升自己,學習如何去創造自己的實相。這是賽

斯與老子將創造落實到人間世的最大差異。

   這個差異來自對基本內在宇宙法則的理解,老子只看到創造性

與自發性(自然),所以傾向回歸於道;賽斯的內在宇宙法則較完

備,尤其是價值完成(value fulfillment),這個觀念讓個體與整體

朝著多元的可能性不斷去發展,所以賽斯的生命觀是不斷往前開創

,而不是走回歸路線。

 
arrow
arrow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