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第二章 中)

 3.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無為而治" 長久以來一直被誤解,請參閱第三章 "無為而治的真實義"之解說。
 
 
 道法自然,什麼是自然?老子無多作解說,卻大談無為。其實自然就是
 
 無為之意,也就是賽斯所說之自發性。
 
 第2章的: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第51章的: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7章的: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49章的: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由上述,可知老子認為主政者(或為人父母者)應該取法乎道---佈置一個
 
 和諧的學習環境,萬物生長其間,各有各的長處,各自有其發展的空間,互助
 
 互存,在發展自己的同時,卻也促成了整體的發展。主政者(或父母)有這個
 
 能力及責任努力去建構一個好的大環境,以身作則,讓百姓(或孩子)可以自由
 
 自在的去發展自己,百姓(或孩子)的需要,他努力去改善環境。而非搞了一個
 
 爛環境,才禁止百姓(或孩子)不准這個、不准那個。"無為而治" 是有其條件基
 
 礎的,不是甚麼都不做。聖人的首要工作是防微杜漸,這需要深某遠慮、心思縝密
 
 、了知人性才有辦法讓那些想要大幹一番的聰明才智之士沒有大展身手的空間;
 
 維持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而且又要喚醒百姓內心深處的道性,在這些條件具足
 
 之下,才能讓百姓純任自然的發展,就像大自然的生物依本能生存,無須管理、
 
 無須教化,萬物各得其所。孔子所說的"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
 
 天何言哉!" 這就是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因此透過 "見素抱樸" 的教化,
 
 扭轉人性中的物慾,使其呈現出道性的本能。這個工作難度頗高,加上搞定大環
 
 境,聖人確實要 "無不為 " ,其忙碌可知。而且聖人必須要整體的去看待且信任
 
 百姓之自行發展,相信其是適才適所、各是其所是,不會以更高的價值觀要求他們
 
 更上一層樓。到了如此境地,對待老百姓的無為、不言,不加以干涉,才有可能。
 
 想想看,有心修道的出家團體尚且需要三、五百條大戒來約束身心,更何況無心
 
 之大眾在毫無管束的情況之下,要像大自然般的和諧共存,似乎難上加難,難怪
 
    老子的理想國始終無法實現。
 
 什麼是行不言之教?所謂言教不如身教,不言之教就是身教,執政者要以身作則
 
 帶起示範作用,不能疾言厲色,定立法條要老百性遵守,而自己卻做不到。
 
 不過,從道德經中,我們也可看出在最終的理想國未出現以前,老子還是有種種
 
 的因應之道,逐步克服,循序以進,老子也不致於天真到以為理想國一蹴可幾。
 
  漢初實行黃老之術,也只是停止戰爭、減少公共勞役,對於老子的理想國目標,
 
 連邊都 沾不上。
 
 
 
4.萬物作焉而不辭-----
 
 " 萬物作焉........是以不去 '' 這段話是對道的創生萬物之描述,聖人必須效法之,
 
 無為、不言才有可能落實,也可以說是無為與不言的實質內容。所以第25章 " 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從觀察身邊的大自然現象就可得到啟發
 
 而效法之。道法自然,什麼是自然?老子無多作解說,卻大談無為。其實自然就
 
 是無為之意,也就是賽斯所說之自發性。
 
  道自古即今創生萬物、長養萬物從不推卸,所以萬物得以生生不息、欣欣向榮。
 
        第51章描述了個中細節 "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知
 
  命而常自然。"
 
      (  所以萬物的誕生莫不基於道之重視創生萬物與德之愛養萬物。而且道之重視
 
  創生萬物與 德之愛養萬物,並非受到命令非做不可,而是出於一種恆常的自然
 
       。)因此,聖人的作育萬物也必須出於自然,愛護眾生不帶勉強。
 
 
 
5.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有些為人父母者,認為孩子是她辛苦生下,辛苦拉拔養大的,所以孩子必須聽他們
 
 的安排、孝養他們,否則他們隨時可毀掉孩子。就像有些宗教的創造者,認為萬物
 
 是祂所創造,萬物都必須順從祂、歸順祂、讚美祂、一切功勞歸祂、如果不服從
 
 祂的戒律,祂就會降災懲罪,甚至不惜毀掉人類等等。這總總作為應該是主其事者
 
 挟上帝以令人類的謊言,一手拿愛,一手拿恐嚇,軟硬兼施控制人,這是很可怕的
 
 .賽斯與老子基本上都認為道與萬物是一體的,互為表裡、共存共榮、互相影響,
 
 不是單向的威權關係。既是一體,就沒有擁有或佔有的問題,也無須依恃生養的
 
 功勞來要脅萬物聽話,雖然生養萬物、成就萬物,也不居功、不邀功。賽斯講一切
 
 在變為當中,老子講莫知其極,都不認為有完美之日、也無終極之日,所以並無
 
 大功告成或世界末日之一刻,生命永無結束之日,因此一切萬有與道不會有離職
 
 而去、棄萬物於不顧的一天。況且一切萬有與道都內化於萬物之中,真的是分分
 
 秒秒都與萬物同在,這就是最大的保證。
 
 第41章的善貸且成----- 也只有道能時時自認不足,所以擅長以純善來施予萬物
 
      且成就萬物。在施予成就萬物當中,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創造意義。
 
 第79章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所以聖人只給予而不索取回報,好像
 
       永遠拿著債務存根聯---左契,等著人家來兌換,而不會向人索取
 
       任何的財物。有德的人人如同拿左契的人,只給不取。
 
 第81章的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 , 為而不爭------   天之道,愛養萬物,只會
 
       給予有利的,不會加害萬物;聖人之道,依道而行,為而不恃,
 
       功成而不處,"以其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道與聖人一心一意愛護萬物、成就萬物,既不加害萬物也不脅迫萬物就範,
 
   更不要求回饋與回報,永遠與萬物同在,保證了生命的永遠有效性。  (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子
    全站熱搜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