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是已經醒過來了,過年人潮出動,搶食的畫面與大排長龍苦等,

似乎在告訴我們:人類享受的慾望甦醒過來,恐怕更可怕生命教育

與藝術教育是改變台灣人命運的當務之急,衝撞與批判只會讓體質不

佳的台灣人更沒生命的品質與理想.以至於政治與經濟無法做根本的

改善,始終圍繞在短視的唯利是圖打轉.大部分的人都陷入恐慌,心急

的爭取自身的權益,已經顧不了生命共同體的長期發展,有了錢愛移

民到那邊就到那邊,誰還管人類整體的長期發展?

 

***唐山過台灣時,一般人謀生不易,務實的求生存是第一要務,而這種

賺錢改善生活的信念卻變成世代相傳的宿命,隨著物質文化的興盛與

享樂觀念的勃興,這種宿命觀已經是遠過於前人,尋找商機以及如何

增加收入儼若是人生唯一要務,這種觀念不修正,台灣的教育'政治'

'宗教以及諸種社會亂象都很難導入正軌,過度追求經濟成長成為

阻礙台灣正常發展的魔咒.很多人默默在努力,累積了不少成果,這是

可喜的,只要台灣人普遍覺醒,不愁沒有資源可學習.所以寂寞固守生

命與藝術領域的人,多少要有這份自覺與認知,才不會心灰意懶.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

山夜雨時。唐李商隱)-----能共享一生的回憶,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世間多的是無心卻必須共度一生,有心卻無緣與度.

 

***能夠正面解讀出自己人生重大的過往,就是一種成長的智慧.痛苦

不堪的過往也能變成彌足尊貴的經驗,畢竟那是你痛不欲生的親身經

,如果只有不堪回首的痛苦,卻看不出任何正面的意義,那樣所受的

苦將是永無止盡的,對自己也真的是太殘忍.同樣的也說明了自己對

於生命的認知可能太狹隘了,須要進一步再拓寬.人與人之間,情感常

存的記憶是最美好的,有些情感生變的記憶確實是有點遺憾.

 

***文化與藝術如果必須人人都看得懂,那就發展不下去了.學校教育

是人文素養與基本能力的強化,很多科目雖然與現實生活無直接關係

但是與人類的傳承與發展有關,至於個人的學習成效如何,另當別論.

教育畢竟與做生意不一樣.如果一個人真被大自然所感動,釣魚應該

是釣不下去,顯然他所謂的大自然不包括生物在內,沒有生物的大自

,還能存在嗎?大自然的存在是因為環環相扣,各司其職.

他的(許文龍)360度人生觀以及推廣藝術捐錢興建博物館是值得喝

采的,但立論有待商榷.

 

***動物也感受到小孩子的天真和諧之氣,一個人所散發出來的氣代

表了這個人的心思.動植物解讀的出來.

 

***宗教就有點像藥。藥只有在我們生病的時候才有用,我們健康

時候它沒有用處的。平時我們不會把藥品拿出來跟人炫耀

說:“這個很棒,那個很貴,這一個顏色很漂亮。”不管外表怎麼

樣,它們唯一的用處就是治病。如果生病的時候它們一點療效也沒

有,根本沒有理由拿出來吹噓。

同樣的道理,一個宗教或一種靈修方式,應該能夠在我們的心靈陷

入困境時發揮功用。如果我們在順利的時候把它拿出來炫耀,等到

問題出現的時候,又像個逃不了一死的凡人一樣,那麼這個宗教能

有什麼用呢?

~達賴喇嘛

 

***一個人的身體是否生病,可能比較好判定;但是一個人的心靈是否

生病就很難判定了,因為彼此對生命的真義認定不同.不過,達賴喇嘛

的意思是很多宗教徒平常沒事快樂時,修法'念佛'禱告等等宗教行為

讓他覺得宗教信仰有了心靈的依靠,感到無比的幸福與安慰.可是一

旦有事,心靈陷入困境,平日的宗教信仰卻一點也幫不上忙,心靈依然

混亂,那麼這樣的宗教信仰又有何意義?其實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一個

人如果不在思想上進行改造,真的是於事無補.佛教也說"依法不依

 ,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 只是一般人不知思想改造的重要性,總希

望有萬靈丹,他無須改變什麼就可擁有幸福快樂,所以拜神比拜佛興

,拜佛比修心養性興盛,修心養性比深入經藏興盛,所以什麼是佛法

"了義"也就不了了之.

 

***亦步亦趨,前者也有遲疑的時候;自己也要培養開路的能力,以免

跟到有心人拱出來的神話,還自以為三生有幸.虔誠有時是賣了自己

不自知.

 

***心曠神怡的山河大地,不覺懷念起年輕時的山居歲月,我也為我的

生命哲學大業忙了大半輩子,有些期間不若山居的逍遙,卻是飽受身

心煎熬,在不期然間被脫胎換骨.

 

***麵店'公廁'不提供沖水這三角關係好像無解,某些人生的三角關係

好像也是這樣.不過像阿嬤淡定處之,照常過日,似乎也就解套了.( 

些字是有些雜亂~不過~我們自己的又何嘗理的清楚呢?----拍照者言)

 

 **"剪不斷'理還亂 "船到橋頭自然直" ' "水來土掩先人的生

活智慧不無道理.先入為主,有時反而遮望眼。不過這種生活理信

念是比較隨性的生活,如果你有一定的目標與進度,非使命必達不

可,這種信念是不適合的。各種不同的人生觀,各有其不同的人生

態度與處世方法,不能亂套用,務必先了解自己的人生觀,再選擇

合適的思想系統。

*** 

人生的寫照:有時看似橫七豎八,有時卻也亂中有序;有亂葬崗,

也有美麗的墓園;有土著文化,也有高科技文化;有其陰暗面,也

有其光明面,就像月有陰晴圓缺一樣,一切都雜然並存;大自然也

像文天祥 正氣歌所說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

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這就是大自然與人生的真實寫照,

你無須一一經歷,在觀照中,你選擇了自己生活的方向,雜然並存

就是天堂,清一色只是凸顯獨斷。

 

***光有才華,還有可能寸步難行.人的社會需要互動互助以及做人的

好人緣.太虛大師說"要結法緣,先結人緣"意思也是這樣 , 沒有好

人緣,有心說法,不見得會有人聽.這是一般人沒有注意到的背後要件.

很多名人在過去世都以紮下好人緣的基礎.

 

***我們知道有未來,所以有期待;如果不在意,就不會等待;難道莊子

"無待"也是不在意?視生命為虛幻不實的人,無心於人間世的人,

概都抱持著"無待" .

然而身處地球,生命確實處在成長與變化當中,"期待"也變成一種意

,"如何期待"是一般人沒仔細思考過的課題,所以"期待"常常讓人心

神不寧,"期待"在人生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期待"值得花

點心思想想.

 

***如果照孫越所描述,這個社會所呈現的是自私'混亂'停止發展甚或

倒退,但是事實不然,是有某些現象是這樣,但不是全面性.台灣目前呈

現的是多元價值,每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望去發展,雖不盡人意,

卻是好現象.為什麼要把時間花在禱告(除非你是基督徒)?因為知識

的普及與專精,所以我們有能力及早發現更多的問題;我們逐漸學會

尊重人家,不再獨斷獨行,所以在判斷上會更謹慎,這不表是判斷能力

降低.孫越用了太多負面看法,有點以偏概全.新一代的價值觀與處事

方式和以前大不同,他們的創意是普遍存在的,帶動了社會的更新,

社會還在摸索階段,無須擔心,總是有過度期.

 

***雖然天天見面,心底依然放不下,時間到了,她總是風姿綽約的翩翩

來到眼前,有時素樸淡雅,有時滿彩繽紛,一貫的默默透顯心事,明天又

會是如何?

 

***何苦來哉?!既說活在當下,又要以白骨觀來觀察一個年輕漂亮的

女生終究走入老朽不堪剩下一堆白骨,以此消除自己的情慾,真是本

末倒置,有如釋迦牟尼所說"該斷的不斷,不該斷的卻斷了".心思用錯

方向.

 

***人生的過往,當某些時段不再鮮明的時候,影像也會開始堆疊,壓縮

記憶的空間以便讓那些記憶深刻須要放大來看的畫面能更鮮明

是人比動物多了一層深刻的思考與反省.有骨氣的人不食"嗟來之

",動物可不管這些.把生命放大來看的人,實在無法把生命視為食

,食草動物只是本能.素食與食草大概是同一領域的生物.植物當然

也是生物,分可食與不可食,食物鏈裡頭的可食生物,有它的特別意義,

所以怎麼吃才心安,也只能隨個人的解讀了.

 

***花園比起病房是輕鬆多了,可以減輕壓力與煩躁.如果平日與大自

然有互動,而且信任大自然的能量療效,在住院期間還能置身花園中,

內心的喜悅大概比親友探望來得大,身心愉悅,療效更好.

***沒事---當大家目光不一的時候

***活著----有心與無心差別很大

 

***喜歡與不喜歡 :

如果你喜歡許多大大小小的事物,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讓你喜歡而

心生歡喜的事物,那麼你的心會是時時都是愉悅的.

如果你不喜歡的事物很多,討厭的事物很多,批判性又強,那麼你可

能隨時隨地都可看到讓你不高興的事物,心情變差,滿肚子怒

,心情無法開朗.

這兩種情況對身體的健康影響很大,人際關係也大受影響.

 

**在不方便中產生變化,尋找出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一切都很方便,

新的植物人可能讓人類逐漸退出地球.不過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傾向在

變化中尋找生機,否則人生會很無趣.所以在教育中強調藝術的創新

精神是很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為了方便管理......,看吧,方便就會

出問題,難怪說"方便出下流(劣等之意)" .

 

***很多場景因為雲層的配合,一生大概也只能拍到一次,也因為分享,

許多難得的影像也被我們欣賞與感動.雖然不出門,但這個世界的脈

動也得以感受到.感謝散布在世界各個角落愛好攝影的人士,拓寬了

我們的視角.

 

**光明有時如探照燈獨照某人,並非私心自用,而是此人的清明的

內心與之相呼應.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在譜上寫了"月光"兩個字,

大家猜了老半天,有可能他是說他的內心就像月光一樣的皎潔明亮,

雖然他的眼睛已看不見.

 

**縱然艷陽高照,一旦夕陽西沉,終將褪去光芒而逐漸進入昏暗不

.宗教與政治為了需要而塑造許多人類不敢想像的聖人與偉人.

代媒體發達,一個人能全身而退已相當困難,遑論其他.

 

**破壞 、建設與生命的存活是人類應當深刻去思考的方向,政府

不應該把這個責任賣給商人營利.

 

**有些年輕人帶著所學返鄉,改變產銷的老結構,也帶來新的生機,

這是比較有積極作為還帶有一點使命感.對於比較被動,等待大環境

改變才願意返鄉或下鄉的年輕人,只能期待政府有一天對了,大力

改革農業的產銷制度,讓農業在現代社會中能夠扮演一個新的必要

角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留言
    全站熱搜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