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與賽斯這段話也算是吹響大法螺(照片是40公分長的大法螺) ,
振聾發聵 , 只是現代人習慣戴耳機 , 大概也聽不到 .
*道德經 :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看不懂道德經這句話 , 修道及信教無益。 這句話是救贖人類的
唯一法寶 , 但是太難接受也太難實踐。 所以聖人說 :吾言甚易
知 , 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
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 第70章 )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
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
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道德經第27章)
-----功德不是靠行善積德,而是靠修身養性,所以社會加之於你
身上的無理、屈辱、折磨、委屈,如果你能不動心或無所住生其
心,就是在幫你積累離地球的功德。這應該也是賽斯所說從長遠
看,惡事或負面信念有其存在意義。 所以我師父說欺負你的人就
是你的老師,要感謝他。沒有他們,無人能成佛。由此才能理解
道德經27章所說: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成佛資糧)。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了解
其中的關聯,真的就是太妙,否則聰明反被聰明誤,計較爭奪的
結果就是雖智大迷,人家送寶給妳,你拼命往外推,不是大迷是
什麼?由此也可理解什麼是物或損之而益 , 益之而損的妙理 ---
誰是在救你 , 誰是在害你 , 莫顛倒錯亂。
若能接受此微妙之理而實踐 , 人生之苦難就可大惑而解。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孔子只講
上半句 , 沒講下半句 , 所以儒家講社會改革 , 因為儒家不懂
什麼是弱者道之用 , 什麼是「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聖人教「知
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
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
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第28章)
**聖人 :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
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暗),進道若
退,夷道若纇(崎嶇難行)。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
形,道隱無名。---道德經第41章
道德經這一章所講寓意深遠 ,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靈魂層次提升(真
智慧才可能誕生) , 這是最快速的一條路 . 這一章也為「不善人
者,善人之資」提供了保證。也說明了為何是「正言若反」 , 甚
至也說明了人生的種種苦難 ( 戰爭、瘟疫、地震、風災等等天災
人禍不斷 ) , 上天神佛菩薩似乎是袖手旁觀 ? 由是也可理解何
以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然
後, 整部道德經的總結是「天之道 , 利而不害 ; 聖人之道 , 為
而不爭」。
**人活著到底要幹些什麼事?才算沒白來一趟。賽斯提供了思考
的方向,可以參考參考:
累積各種轉世經驗,當你到達那一點,亦即當你領悟到你在
形成你日復一日的存在以及你所知的生活時,你才能開始改變你
自己精神上與心靈上的模式,因而改變你的日常環境。不過,這
個領悟,應與一個
對內我能力的深刻直覺知識齊頭並進。
這兩個因素在一起,能把你從任何由前生而來的困難中解脫出來。
你人生的整個結構將隨這些領悟而開始改變,發展出精神上與心
靈上的加速成長。
**人世間的憂悲愁苦與恩恩怨怨 , 一代傳一代 , 無法徹底改
變 , 源於錯誤的生活模式所致 ; 古今聖賢也提供可以改造人生
的觀念與思想 , 但是一般人還是接受不了 , 視人生的生老病死
是必然, 老了就是各類疾病纏身 , 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 究其
實 , 我們視為當然爾的人生現象 , 其實是我們誤解生命的意義
所產生。我們可以活得更健康與更有色彩 , 但是我們不願意 ,
我們重視相濡以沫而非相忘乎江湖。
賽斯名言 : 我們是人生事件的製造者,而非受害者。
能夠理解出這句話的深意,必能徹底扭轉自己的人生,而不是
隨波逐流去品嘗自己量身打造的悲歡情境。
**其實你一生中的任何事件都被寫入宇宙的記憶中----賽斯
** 人生勿存僥倖的心思
**道德經的不善人者,善人之資。這是從行為來說 . 不善人也可以
說是惡 , 現在就談談惡的本質 , 也許比較能理解何以不善人者,
善人之資。
對立性代表了你們不了解的深奧的統一性。你們對善、惡的
觀念大半是來自你目前所採用的這種對立性的意識。
以你們的話來說,所有的行為,不管它們看起來是何性質,全是
更大的善的一部分。我並不是說一個好的目的能使你認為的一件
惡行成為合理。當你仍接受善與惡的效果時,那你最好還是選擇
行善。
對於惡的痛恨生生世世只會加深了它的真實性,只要我們一日相
信「惡」這個觀念,它在我們的系統內就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所
以時不時就會出現來惱人,殺與處死其實都是在殺自己,這是人
始終無法理解的觀念。只有真正的慈悲與愛(道德經說以德報怨),
才能導致對善的本質有所了解,也只有這些品質能用以消滅對惡
的錯誤而歪曲的觀念。——賽斯
**創造者並非其創造物的主人。他只是其創造者,因為他並不試
圖去控制,所以他才創造。( 有如道德經所說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
長而不宰 , 是謂玄德 . ) ( 生命的發生是自發性 , 所以各類生
命也要學會自我管理進入自發性的發展 , 創造者不會像人類政
府以法律來管控人民 . 所以善人者, 不善人之師 ; 不善人者 ,
善人之資 . 唯有理解此中之深遠意趣 , 才能進入自發性的發
展 . 而非以暴制暴 , 冤冤相報 . 不善人與惡人不一樣 , 所
以沒有直接用惡人的字眼 . 其實 , 善人與不善人 , 君子與小
人 , 義人與不義之人 , 講的都是修道與世俗之對照 , 而非人
世間所謂的善惡對比 , 也就是道心與人心<世俗心>之對比 . 所
以世俗心並非全都惡 , 而是觀念問題 , 不正確的觀念引發不合
道的行為 , 因而出問題卻不自知 , 以致糾纏不清猶如掉入泥
潦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