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斯於1980年談新年之志向:
一.我要認同我自己。我的特色、我的能力、我的好惡以及
我喜歡做的事和不喜歡做的事,並且了解是這些形成我
獨特的個人性,它們被賦予我是有其道理的。
解說:
每個人在宇宙中都有他的一席之地,而你的一席之地能發出
多大的光芒及貢獻,則要看你的努力而定。但是每個人在各自領域
的呈現,並非由現實的人間世界所給予的評價來論定,而是基於存
在整體未來發展的可能性而定。因為人間世界有太多現實的考量,
各個時代所突顯的領域都不太一樣。目前的世界可謂是太平盛世,
經濟與娛樂、美食、旅遊成為人類普遍追求的共同目標,加上傳播
媒體與網路世界的推波助瀾,因此美食介紹與表演事業在當前的社
會環境就顯的特別突出與大量的需求。就欣賞的角度而言,其餘的
各行各業只能是幕後的推手。一個沒沒無聞的人,不需要甚麼學養
也不需要對人類有什麼貢獻,只要歌唱得好、球打得好、舞跳得好
就可一夕暴紅,名利雙收,相對於那些科學家、醫學家等等各行各
業努力一輩子的成果,對於人類也有實質的貢獻,卻少有媒體大力
報導,也甚少人知,相對的報酬也不大。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之下
,當然會左右一個人的抉擇。收入少,無論再高的成就也少為人知
的領域,比較容易被人放棄;如果你的個人特色剛好是在這種領域
,除非你甘於粗茶淡飯、沒沒無聞,才有可能認同自己的角色而努
力一輩子,否則難免要經過一番掙扎──理想與現實之抉擇。就像
很多人所說的,興趣歸興趣、理想歸理想,現實還是得列入優先考
量。當你二十歲上下,對於生命所知有限,自己的特色雖有,也尚
未建立成熟,除非強烈的內在推力,否則在這種年紀做抉擇,少有
不屈服於現實的。
有些人在事業穩定、生活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會回過頭重
拾自己的特色,逐漸學習與擴展。另有些人則在一場意外或大病之
後,才意識到自己的夢想尚未付之實行,因而人生有了大轉變。
究其實,這是自我與內我之間的實踐順序的問題。
內我的轉世人格在投胎進入這一世之前,早已擬妥他的生命藍圖
──人生之規劃。然而,當肉身成長之後,自我(外我)當家做主
面對物質世界,根本不知有轉世人格(靈魂)這一回事,更不知有
生命藍圖這一回事(算命所算的應該是屬於生命藍圖)。所以一切
不免隨俗從新學起,面對新的現實情境,以現實為考量。如果轉世
人格的特色很強烈,自我承襲這份天份,從小嶄露頭角,很容易順
理成章走入這個領域繼續發展與表現。也因為太早走入專業,無法
學習更多的知識,因此當事業陷入瓶頸,難能再創高峰的時候,有
些人困於長期的低潮而有了憂鬱症或厭世的傾向。這種情況有些人
藉著過去的優勢,進而學習其他領域的技藝,順利的轉型成功;而
有些人則礙於過去的成就,放不下身段,一切還是要靠自己的轉念
。這是被動的情況。也有主動的情況,有些人自我意識突然抬頭,
事業正當高峰的時候急轉直下,換了跑道發展,天份的發展對內我
有了交代,然而這輩子的自我卻有新的興趣,所以迫不及待的轉向
了,開始自我的新歷程。這種自覺意識倒也兼顧了內外我的均衡發
展,比較上是合諧幸福的。
如果內我(轉世人格)的特色並非很鮮明,只是一個發展的方
向。那麼,自我可能要優先發展,先充實新時代的知識與技能,到
達某個程度之後,轉世人格會要求實踐他的生命藍圖,這時自我會
感覺到內在有一股力量或一種聲音要他走另外一條路,有些人順著
這股內在力量開創出嶄新的局面,其實是實踐了內我的需求,所以
力量較強。也有一些人是在無聲無息的變革之中,生命突然有了大
轉變,突然轉向宗教、藝術、田園等較沒有經濟收入的行業,讓身
旁的親朋好友措手不及,我們的周圍不乏這些例子。如果自我對於
內在聲音聽若罔聞,不當一回事,甚或頑強抵抗,不想轉向,那就
要看轉世人格訴求的程度。這種內外衝突也造成人世間不少遺憾。
很多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以為卡到陰、祖先風水不
對或居家風水有問題。大作文章或許可求得暫時的平靜,但對於生
命本身的發展是不利的.自我不能只顧貪圖眼前的利祿,而對於內在
的聲音不當一回事。最好是兼顧內外我發展的人生,才能相安無事、
相得益彰。內外我像父子關係,古來一直視為同一個人的前世今生,
所以才會有所謂怪力亂神的現象,把內我的轉世人格當成外來的妖
魔鬼怪,只因為它跟自我不同調。
自我(外我)是個新生命的開始,將來能力所及,也可發展自己
一系列的新生命。自我的新生命是在轉世人格(內我之一)的基礎
之下,開啟了一個新生命,自我並非過去世的翻版,所以現世的人
並非轉世人格原汁原味的單一靈魂轉世。自我也有自己的靈魂。這
種複合觀念,顯現在:
柏拉圖的洞窟理論:現象界是本體界的投影。
老子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自我或現象界是陽,轉世人格或本體界
是陰。易傳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也是同樣原理。
賽斯:架構一是架構二的顯現(本體、內我是架構二,現象、自
我是架構一。)
這是生命的真實樣貌,如果不了解生命的複合性,一直誤以為生命
是單一的,則很容易把生命切割為二分法──真靈假體,靈是真,
肉體是假、是虛妄、是危險的,必須壓抑物欲之發展;或者如科學
把生命視為單一的物質現象。這些都是對真實生命的扭曲,人生依
照這些理論去發展,當然時時顯露出不完美與缺陷。所以賽斯學的
中心思想就是要喚醒人類正視生命本是內外我合一的真實樣貌,不
可偏廢,對於人類能力的開發則是強調理性與直覺能力攜手共同開
發的重要性。唯有如此,人類的發展才能走出新的格局。
那麼,賽斯所謂的認同自己,這個自己不單單指自我,而是內
外我合一的自己,認同自己天生的特色、能力、好惡等等,它們被
賦予我,必然有其潛在的道理,所以才能成為獨特的個人性,如果
昧於現實之誘惑,而放棄了個人之獨特性,就好像去美容整型一般
。當然這需要自我深思熟慮的判斷。如何在這一世去深化、去擴展
個人的獨特性,應該是生命發展的首要抉擇。 (上)
(夢、進化與價值完成 p.88 方智版 王季慶 譯 )
二.我要認同並為我的成就感到欣慰,我同樣要元氣旺盛的把
它們條列下來──同樣有力地記得它們──就如我曾奮力
地記住及計算我的失敗或無成就。
解說:
此處的成就是延續第一條認同自己之後,在獨特的個人性、特
色與能力的發展之下,過程中不免起起落落、有失有得,你不能只
在意、只記得失敗或無成就的部份,而讓自己洩氣或打退堂鼓。你
應該把注意力專注在自己的成績或成就上,那怕只是小小的成績或
成就,都要感到欣慰,而且還要元氣旺盛的、認真的把它們紀錄下
來,這不只是為自己打氣,而且也宣示了行動的決心,不會受外界
的誘惑而放棄。很多創造的路既寂寞又漫長,在艱辛的過程中,很
多過來人也都留下自我惕勵的名言。例如:
紀德──我關心的是我要成為我希望的樣子,
而不是我是甚麼樣子。
史作檉──我的時刻還未曾到來
生命還在前頭
我仍會有更大的負擔
更大的糾纏
更大的矛盾
更大的結去掙扎
史懷哲──決心行善的人,決不能期待別人為他除去
阻擋在路上的石頭,相反的,他必須覺悟
那些障礙就是命運。
漢寶德──我承認偶而感到心裡的疲勞與精神的負擔,
我承認不時要用自嘲的言語幽自己一默,
但我明白,這一生終究要被自我的諾言所囚禁了
陳德旺──1910- 1984。前輩油畫家,有人說他是台灣的塞尚
(指對於作畫的研究精神),在其自述中說到:
我看書,其他沒靠甚麼,沒人敎我。我自己感覺漸漸在進步,
漸漸了解很多事情。這些都靠經驗、努力,本身純粹最要緊。
如果要我為自己講幾句話,大概也是這幾句而已。純粹即是
全身投入。一般人都是以自己的能力來計畫未來,然而我卻
是依目標來檢討自己欠缺甚麼,能力不足須要加強的部份,
即是我短期內的未來計畫。我只盯著目標前進,而不劃地自限。
畫畫不怕慢,就怕走錯路。有人畫了一輩子,拼命在描一個
現象,這根本不是畫。
有關心我的朋友問我:你的路到底要摸索到甚麼時候?
我總是無言以對。
也有人對我說:到底你的路要走多久?走到死也走不完。
有的人就不必像你那樣走。
我聽了也不否認,心裡卻想:這條路本來就走不完,不走又不
甘心。如果確實去想去做,就會變得走不完。塞尚完成了嗎?
他也只是留下一些紀錄,並非最後的目標。
如陳德旺所言,補充自己所欠缺的知識與能力,未來才有變化的
可能,創造也不至於流於空談。毅力的堅持也才有穩固的基石。認
同自己、肯定目標是很重要的。
塞尚沒完成,難道一切萬有就完成了?賽斯呢?老子、孔子、
佛陀、基督等等都完成了嗎?既然一切是在變為狀態,就沒有完成
與完美之日。可以告一段落,但是生命不能輕言退休。今日之所成
只不過為了開創明日而準備。如果養成樂在其中的心態,就可以生
生不息、享受變化的樂趣。
三. 我要記住我生存於其中的"存在的創造性架構"。因此,
架構二的可能性、潛能、看似奇蹟的事及快樂的自發性
將在我心中,而因此" 創造性的生活" 之門打開了。
解說:存在的創造性架構,架構一是架構二的顯現,架構二
是架構三的顯現等等,就像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萬物。存在(道)的結構是層層相依、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
唇齒合作關係。人並非孤伶伶被拋入這個物質世界,在適者生存、
不適者被淘汰的競爭環境中,惶惶度日。整個地球生命始終是個合
作關係,縱然看似殘酷的食物鏈也是基於合作關係,只有人基於經
濟的誘惑,才變成一種掠奪行為。
架構二(有時我們誤以為是神界)的可能性、潛能、看似奇蹟的
神蹟或是感應事件以及快樂的自發性、創造性,自始即根植於每一
生命中,在我們的心中,因此當你意識到這種生命的本質,就可了
知創造性的生活之門早就打開了。你始終在創造你的實相,如今你
要更有意識的、更有力量的去創造。
*偉大的期望與程度毫不相干,因為一枝草也充滿了偉大的期望
。偉大的期望建立於對實相本質的信心,對自然的信心,對你被給
予的生命的信心,而不論它的程度為何。--賽斯
*最重要的啟示從沒真正出現過:帶著偉大的期望,連同對架構
一和二的活動的知識,可對被導向的意志產生最有益的利用。
--賽斯
四. 我要明白將來是個可能性,就平常的經驗而言還沒有任何事
存在,它是塊處女地,被我現在的情感和思想所播種。因此
我將種下成就和成功,我將藉著記住在未來沒有我不想要它
在那兒的事能存在而且勢必做到。
解說:將來不是命定的也不是不可變動的,也不是神在掌控的。人
類社會不是天生的階級社會,你不須像古人一樣把希望寄託在天堂
或來生,你不是事件的受害者,你是事件的創造者。所以你要明白
將來是個可能性,它是塊處女地,就人類的平常經驗而言還沒有任
何事存在,它也在等待著,被你現在的情感和思想所播種(你現在
的情感和思想決定了未來甚麼能出現,甚麼不能出現),所以你必
須種下成就和成功,而且要有魄力,你不想讓它未來出現在那兒的
事,絕不讓它出現,因為你真的是事件的創造者。未來是充滿希望
與可能性,等待著你去播種。
*真正的動力存在於敢臆想尚未實現之事的想像力裡。想像力,
輔以偉大的期望,可帶來在可能性範圍之內的幾乎任何的實相。
--賽斯
(夢、進化與價值完成 p.88-9 方智版 王季慶 譯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