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湘西    

   

 

 

 

 

  莊子的養生主以庖丁解牛為例,莊子並非鼓勵吃牛肉養生,至

 於莊子是否吃素?無可考,不得而知。有人以莊子的心齋坐忘,來

 抨擊一些修身不修心的素食者,進而以此齋字之解讀,指出佛教界

 俗稱的吃齋或持齋為素食的代稱是誤解齋字之意義,齋意不在淨口

 而是靜心,心處於平靜無念慮的狀態。由素食而養心、養生是必要

 之進階,勿讓自己的素食卻無修養而落人口實。認為素食無意義的

 人也喜歡以己意之無知揣測來攻擊素食者,實在是沒必要。素食者

 攻擊吃葷者,那更是不知素食為何意?素食是否健康?這種問法是

 把問題簡單化,無意義。人體的健康所牽涉的不只吃的問題而已,

 何況怎麼吃也是一大複雜的功課。健康不是素食的訴求,護生才是

 素食的本意。不管吃葷或吃素,健康問題是身心靈的總合,不是單

 一可解答。不當或心不齋的素食也會百病叢生,心的問題才是百病

 之源。至於宗教上發願素食以救絕症的案例,並非人人可行,某些

 特例可能牽涉到前世發願累世素食的誓言,所以改為素食之後,絕

 症就無藥而癒。若錯解為素食可消災解厄,或素食一月來為某人或

 國家祈福,這種交換式的素食實在是無意義。

 

 莊子的養生也是在心上下工夫,提出「緣督以為經」,意思是順著

道之理做為日常生活的恆常準據,如此「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

以養親、可以盡年。」「緣督以為經」與老子所說的「知和曰常,

知常曰明」其實是一樣的,能夠明白道之理才能持之以恆的實踐

,生活與道和,自然能平順和祥無凶險,保身、全生、養親、盡年

,當然沒問題。所以老莊在養生觀念上是一致的,而這個觀念與禪

宗的平常心、道在平常日用中,原理都是一樣的也就是把道性或

佛性表現在日常生活的言行和與人的接觸中,這是時時刻刻盡其一

生的。也可以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

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仁就是一般所講的愛與慈

悲,是道的內涵也是生命的首要本質與推動力。孔子說的也就是中

庸所說的「道不可須臾離也」。由是可知古聖賢所強調的都是生活

面的落實以及自身向道的轉變。把人性提昇到神性、道性、佛性去

實現。(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

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中庸第27章 /莊子:唯道集虛

 

  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意思是人要會變通,隨時因

應外境而改變自己,而非強以己意逼迫對象改變。現代人仗著權勢

與科技,強人所難來遷就自己,所以沒有開不了的路也沒有打不通

的隧道。庖丁解牛,那把刀就像個人走山路,轉動的始終是人或刀

,所以虛空處就是活路。但是一般庖丁卻是以己意來肢解全牛,牛

已被人的價值觀分區,所以庖丁硬切硬砍肢解全牛為所須的區分

,猶如人生勢在必得,不惜一戰,大動干戈。

  庖丁解牛見空不見實與佛法的空相應,其實也是一樣的,面對

現實人生如果一一面對為實,不僅紛爭多也會心力交瘁。所以庖丁

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也就是以內在感官感受物質世界的本質空

,而非以五官去分解現實,所以才能遊刃有餘,唯見空不見實體,

因而能以音樂性揮動刀具在空中舞動,就像草聖張旭觀看公孫大娘

舞劍,看到的不是劍舞,而是毛筆在空中無拘無束的揮灑,張旭的

筆法由是大邁進。

  莊子的養生或人生觀,捨得與放下是必然的。老莊與佛家都視

人生為虛,人生的意義不在世俗的躁進功名或累積財富、享受生活

,藉假修真回歸本然,才是人生首要之意義。

  視人生的競爭為實,就會像是以有涯追無涯,將會殫精竭慮,

傷痕累累。照見五蘊皆空,緣督以為經,安時而處順才能度一切苦

厄。這也是逍遙遊的無用之大用,無爭處世才能乘虛而悠遊,強出

頭而硬碰硬,凡事皆依己意而行,大概會像依己意揮刀砍牛的庖丁

,不出三天就要換刀。這種崢嶸頭角的人生也會傷痕累累、仇家處

處。

arrow
arrow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