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樵 篆刻
(彩虹的半圓呈現可以解釋萬物負陰而抱陽:
彩虹可以用來比喻和諧。一道圓弧加上多種顏色的完美呈現就
代表了整體與和諧。無盡循環的圓形則代表了上帝,一半呈現,
另一半不顯露,你們自己的本質就是如此,這表示你們既是肉體
也是靈性。你所包含的每一個面向<人格原本就是多重人格、多
重面向,不必害怕>都只是完整光譜的一部分。
──迴旋宇宙1 p.374 宇宙花園出版)
(樹有樹根,山有山根,大自然現象也在在說明「一半呈現,另一
半不顯露」的萬物負陰抱陽的本質。所以我們看到的都只是表面現
象,科學再怎麼解剖往內探究,始終是屬於物質的表面現象,就如
同我們對於能量的理解始終停留在表面,所以無法進入能量文明。)
道德經之所以難解,在於人類當前所運用的外感官只知覺三度空間
的物質系統,物質系統以外的世界,人類感知不到,雖然有些人可
以感知得到而述說出來,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不相信,所以就各說
各話,各信其所信。
看不見與看得見的世界,各系統的文字名詞不太一樣。西方哲學
以形而上的世界與形而下的世界或本體界(存有界)與現象界來稱
呼;中國以天與地稱呼,老子則以母與子稱呼;佛教則以世出世間
(智正覺世間、一真法界)與器世間(含有情世間)稱呼。賽斯則
以內在實相與物質實相(或架構二與架構一)稱呼。這只是粗略區
分,其間之結構,各有細說,名詞也大不相同。不同的稱謂增加閱
讀者的困惑,常常不知講的是同一件事。
西方哲學與宗教對於形而上的本體世界,只泛泛的以整體來論
述;物質宇宙經由科學探究,整個宇宙廣大到摸不著邊,只能推論
。也找不到其他生命的存在。這個廣大的物質宇宙,佛教稱為三千
大千世界,其上也有異於人類的有情生命,可與人類輪迴轉世。佛
教另有三界二十八天的分法,包括有形與無形世界,加上地獄與畜
牲道形成六道輪迴的虛幻世界。世出世間的一真法界的涅槃是唯一
的真實存在。中國也是泛泛的以天與地區分,沒細分,道教則說三
十六重天,在佛教的二十八天之上又多了八天。 倒是道德經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述說整個存在界,加上萬物
負陰而抱陽,這段話幾乎是天書,大都從易經來摸索,道德經異於
整個中國道統文化的傳承,算是異類,讓中國學者從古至今摸不著
頭緒,這個道德經的骨架理解不出來,就形成各說各話的亂象。
或許賽斯的架構說可幫忙道德經解套。整個存在界,賽斯以架構說
來論述,一切萬有可理解為道,兩者都不知源出於何處,兩者可理
解為人類所知的存在界之源頭,其上則存而不論。配合道德經從架
構三說起,其上尚有四五六等等,都從一切萬有而出,整體不分割
,為解說方便而有一二三之區分,一切萬有生三,三生二,二生一
。也就是架構一是架構二在物質世界的顯現,沒有架構二就沒有架
構一,所以要理解架構一就要先理解架構二,也就是老子所說的既
得其母,以知其子(第52章),上下是二而一,一而二,互為表裡
;老子的母子說很傳神。賽斯的架構二是架構三的顯現,架構三是
架構四的顯現,以此類推。從架構二以上,簡稱架構二(本體界或
存有界),方便解說。只要是從人類觀點的血緣關係來扼要述說,
賽斯也以內在實相來解說。賽斯的架構系統,老子以負陰抱陽一言
以蔽之,實在太美妙了,兩個系統互相解說,賽斯真的是老子的知
音,賽斯不出,道德經萬古如長夜。
<負陰抱陽參考道德經第42章:
雖然架構二藉由架構一來呈現,但是落實到架構一之後,和
人類的想望會有落差,這一點必須要先了解。就像彈性基因看似
有缺失,所以厲害的生物學家就自以為是的基因改造,讓生命的
生長更強壯完美。卻不知道基因缺乏彈性之後是導向滅絕。
如果要了解架構二落實到架構一是怎麼一回事?老子的萬物
負陰而抱陽的觀念倒是可以幫助理解。賽斯說沒有完美,老子說
大成若缺。由此可理解彈性基因之意義,因何世間有缺陷?大自
然看似不完美?能夠生生不息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而不是以
大成若缺來質疑創造是否存在。
負陰而抱陽,大智(陰)若愚(陽)與貪婪(陰)的愚昧(陽)
是兩回事;以此類推,老子都是這種說法,大成若缺、進道若退、
知白守黑、不自見故明等等,工夫下在架構二,也就是賽斯所說
解決問題的真正關鍵是在內在實相(架構二),在架構一的人間世
進行改革,永遠是沒完沒了的變革鬥爭。很多人不明瞭這層意義,
只看到老子講無為,以為什麼都不要干涉,卻不知道老子是從根本
改革起,從架構二修正,呈現到架構一的人間就水到渠成。
大智呈現的是若愚,而非超級天才或出類拔萃。所以架構二如何
呈現在架構一?不是一對一,白對白,還須參考道德經所說。對架
構二的信心必須去建構,而非等著憑空呈現,而且是照單全收(信
任,相信架構二是以對你最好的方式呈現,不是世俗的價值想望,
必須脫離善惡好壞的世俗觀點--老子說天之道,利而不害。
魯柏不想死,卻不得不死,為什麼?),而非心想事成。
關於這一點,必須先分析一下內在實相的本體界(架構二)是
否是純善?自古以來都認為是純善,可是人世間卻有許多醜陋不堪
的遺憾事件,這不免讓人類懷疑純善或十全十美的創造者是否真的
存在?科學的崛起更加深了人類的懷疑。
既然一切都來自架構二,架構二沒有的,架構一不可能自行存
在,那麼架構二是怎麼一回事?為何老子要說:「故從事於道者,
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
信焉。」(第23章),很顯然架構二存在著道、德、失,失是迷失
錯亂的脫序或負面行為,所以老子極力要讓架構二的道與德自然呈
現在人世間,不讓失有在架構一的人間出現的機會。所謂「夫亦將
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架構二處理好了,架構一自然呈
現天下將自定,這就是無為,不是在人世間的架構一進行改革鬥
爭;所以本章(第27章)一開頭就說「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
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架構一的無為建立在架構二的無不為,
侯王若能遵守在架構二下工夫,萬物將自化。
賽斯說:「你們的世界是一個多次元的創造性冒險的結果,是
你們目前幾乎不可能了解的一件藝術品。
在其中,每一個人與生物以及每一個粒子都扮演了一個活生生的角
色。再次的,在架構二裡每一件事都是已知的(架構二有的方能顯
現在架構一,架構一可能做不同形式的顯現,但本質是一樣。譬如
架構二有殺人的模式,落實到架構一的殺人事件卻是千變萬化。人
一旦啟動殺生這個模式,殺生也是朝價值完成的變化在推進。這是
很可怕的。所以人類要慎選所使用的觀念,架構二是一應俱全,隨
人自選。但是就創造整體而言,賽斯認為:
任何事件都有一種看不見的"厚度",一個多次元的基礎。
你們的天空充滿了微風、氣流、雲彩、陽光、塵埃等等。蒼穹覆
蓋在整個行星上。架構二無形的蒼穹會有無數的模式,與雲彩一
樣變化--它們混合並融合起來,以形成你們心理的氣候。思想
有我們暫且名之為電磁屬性的東西。以那種說法,你們的思想與
別人的思想在架構二裡混合與配合,創造出那集體模式,它形成
在世界事件背後的整體心理基礎。
然而,再說一次,架構二並不是中立的,它自動的傾向於善的
或建設性的發展。它是一個生長的媒介,建設性的或積極的情感
或思想,比消極的要較容易被具體化,因為它們與架構二的特性
一致。)
(接上)再次的,在架構二裡每一件事都是已知的,
從一葉之落到一星之隕,從夏日最小的昆蟲之感受到市街上一個
人恐怖被殺。那些事件的每一個在一個更大的活動模式裡都有其
意義。那個模式並沒有與你們的實相分離(架構一沉浸在架構二裡
,兩者互為表裡,所以是同步運轉。),也沒有被強加於你們之上
(是人類自選,人類的不當行為造成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球生活環
境。所以植樹救地球這個說法是不恰當的,地球並不會滅亡,是人
類會滅亡,所以植樹是救人類,不是救地球。因此老子說禍福無門
,唯人自召。),也沒有與你們的經驗分開。它常常看似如此,只
因為你們把自己的經驗如此的劃分成隔間,以至於你們自動的把
自己與此種知識分開了。」
(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 p.102 方智版)
真正的明覺:
最具有更新力量的概念,以及達到真正明覺的最大一步,就是
覺悟到,你的實相中不可見的世界(架構二)是藉著,透過你自
己有意識的思想和信念,而跳到外在的生活(架構一),因為那
時你就體悟了你之為你的力量,而立刻被被給予選擇的機會。你
再也不能將自己當成客觀環境下的犧牲品(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然而意識也正是為了使自己有更多的選擇而升起的,使你不致
於只有一條路可走,而讓你用自己的創造力形成一個變化多端的
內涵。(也就是說,讓什麼東西或原素進入你的家庭中,讓什麼
東西或是事件進入人類社會,都是自己或人類在做決定,此中有
物以類聚的吸引力法則,一個事件會帶來許多同質性的事件,這
是人類所不知的,所以以惡止惡,會帶來更多的惡,痛恨什麼就
會帶來更多讓你痛恨的東西或事件。你創造你的實相或你是事件
的製造者就是基於此真正的明覺。這才是真正的開悟,解開生命
法則的奧秘。)
這就是賽斯所說:所有「內我」能運用的資源與能量全都因而集中
了起來,根據著你「意識心」的要求而把結果帶到了現實中。
(老子說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我要強調的是:你們來到這個世界,是要學習與了解,你們的能
量在轉譯成情感、思想、與情緒之後,引發了所有的經驗。這是
沒有例外的。一旦你了解了這點(你自己引發了所有的經驗),
你所唯一該做的就是學著去審查你自己的信念的本質,因為你的
信念會自動地使你以某種模式去思想與感受。是你的信念在領導
你的情緒,而不是你的情緒在領導信念。所以我們務必要把那些
暗含基本限制的信念遠遠拋開。(這就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是
在內在實相)
宗教多少總是跟著你們意識的發展走,而因此,它們滿足了它
們自己的及你們的目的。你們的宗教大半教你們去否定物質的存
在意義以及你們自己存在的正當性,它們告訴你去愛神,但卻極
少教你們去體驗在你們自己內的神。(其實,清心見神,見的就
是你自己內在的神;明心見性,見的就是你的自性佛。)
世代以來,有許多人曾對那個架構二略見一斑,而給了它許多
名字。可是,如果你造訪一個國家,你往往會以你曾去過的小小
地區來描寫整個國家,雖然其它部分也許在地理上、文化上與氣
候上都相當的不同。
那麼,那些或多或少感知過「架構二」的人,按照他們自己短
暫的造訪去描寫它,理所當然的認為「『部分』是『全體』之具
有代表性的樣品。」柏拉圖把它認為是理想的世界,而在它內看
到,在每個不完美的物理現象之後的完美模型。
他把那個領域想為永恆不變的,一個完美卻冰凝的合成物,
它在一方面固然的確會激勵人去獲致成就;而在另一方面,卻也
責備他們的失敗,因為他們的成就在對比之下必定好像很卑微。
於是柏拉圖視「架構二」為一個令人讚嘆的絕對模型,人所有
的成果都在其中有其最初的來源。按照這個觀念,人自己無法影
響那個理想世界分毫。不過,他可以用它做為一個靈感的泉源。
(基督教的完美上帝與佛教的具足一切的自性亦復如是,所以人
生重要的是德行的向善,而非人世間的名利與文化的發展或追求
。)
有些古老的宗教把神明的存在放在那兒,而認為每個生物的「靈」
存在於那個看不見的實相媒介裡。因而,「架構二」一直多少被
視為你們世界的一個來源。基督徒視它為天堂、為天父,祂的天
使、聖人以及死去的虔誠信徒們所居之地。(p.112-3)
所有存在的源頭,老子說: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道紀是道的本質不變,古今如一,所以古道能創造今之萬象,從
當下的萬象也可察知古道,透過道紀之認知,所以老子說既得其母
,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什麼是道紀?或許賽斯所說
基本內在宇宙的法則與內我天生具有的知識可以幫忙理解什麼是
道紀。此外珍在心靈政治所提到的圖書館(也可說是賽斯的內我
天生具有的知識)也可幫忙理解道紀。
實相的內在密碼可理解為道紀:
實相的內在密碼,一方面出現在分子裡,同時也出現在私密的和
集體的心靈內。世代以來,這些密碼被扭曲了,而有回到其源頭再
探索的需要。——心靈政治(p.211-212)方智出版
圖書館的書是我對那源頭的詮釋,在這些內在密碼裡的資料永遠向
外轉譯到科學、宗教、政治和法律的世界裡。但是如果這些外在的
顯現變得太僵化或變成了化石,或如果其內在的源頭被遺忘了,那
麼,它們便不再符合私人或集體的心靈需要。
那麼,這些密碼,必須經常被重新陳述,被新鮮的經驗和詮釋。
因此,它們浮出以便給人類新的推動力,藉以保證文明跟隨靈性的
和心靈的需要。內在密碼是模式、有彈性的模型,在其內攜帶著人
類最偉大的潛能和成就的暗示,它隨之能投射入未來,作為發展的
模式。(這該被利用,就像一位都市計畫師用藍圖一樣;就像細胞
事先知道採取什麼形狀一樣。)
「這些密碼,必須經常被重新陳述,被新鮮的經驗和詮釋。」
在科學昌明的電子世界,賽斯所帶來的十幾本講述生命本質的書,
足可以擔當此重任。在身心靈下工夫的人,不研讀賽斯這些書,
實在是可惜。
佛教法華經說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使眾生經
由佛之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得解脫),那麼賽斯以何因緣而
藉魯柏之口出現於世?最主要就是要告訴人類,時間到了,
是時候,必須要超越了。人類意識的真正綻放必須要開始了。
佛教你如何自生命界消失解脫生死。
賽斯教你如何在生命界擴展。
是時候,必須要超越了。很多事恩恩怨怨,就算了。把焦點自
人間轉移,創造新的實相,開發新的意識知覺領域。理性不能再
像目前鎖在物質世界看生命,必須開發內在感官進入內在實相,
以使直覺能帶領理性做更大的發揮,人類才能創造新的文化模式。
當人的意識對它自己有把握時,它就不必如此狹窄的集中焦點
在物質世界,然後,人類意識的真正綻放就可以開始了。於是,
自我可以擴展而變得覺察它先前忽略的實相。因為意識心在學會
了以實質方式聚焦之後,就應該去擴展,去接受無意識的直覺與
知識,並且把這些非常具創造性的原則組織成文化的模式。
是時候了,人類必須開始運用並實驗內在感官(才有辦法進入
理性與直覺合一,才能接受無意識的直覺與知識),這對於人這個
族類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為了充分實現人類的潛能,新的觀念
必須崛起,可是新的觀念無法在人類目前所允許它自己的有限範圍
內產生。
p.s 人格之完整性:(內我與外我合一, 理性與直覺合一 。
目前的人類發展太偏重外我與理性,忽略了內我與直覺之
開發 。) 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