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216  

 

  有容乃大   石刻

 

 

 

前言:古代社會普遍有階級存在,上下之間少有往來,聖者為了傳

道必須走入人群,所以無不放下身段與民同在,減少距離與隔閡。

不像現在的傳道人都掛上了教皇、僧皇、上人、大法師等等名號以

示尊貴,不同於凡俗之人,與聖者的苦心有著天壤之別。

傳道並非顯示自己的不俗與智慧,而是了解對象的苦與不解,感同

身受之後,把道理結合他們的生活,巧妙的加以轉化,讓他們在平

常的現實生活中就能解除心靈的痛苦與自我提昇,進而走向符合道

的生活,不管是進上帝的國或佛國或更上層樓進入更廣大的意識世

界,先決條件都要改變世俗的行事作風與情緒反應,各宗教提出的

新人生觀都傾向柔弱勝剛強、互助合作、悲智雙運。而現代宗教則

傾向華麗殿堂,研讀高深的經典變成一門世俗的智慧之學,與世俗

同化,求得科學與學術的認同,把道理與現實生活區隔開來,使宗

教走向滿足人的欲求與慰撫人心,乃致死後安樂的保證。

 

.道德經第56章:

 塞其兌,閉其門,隔絕外境、靜心往內與道契合,是上同於道。

 挫其銳,解其紛,銷解銳氣而內斂、不使盛大之光芒外露,不突

         顯自己。

 和其光,同其塵,和萬物共同生活在相同的陽光、空氣、塵土之

        中,不特別享受。

 是謂玄同,這是真正了解天地萬物本為一體的悟道之人,才能自

     然的顯現出來,是心境的的同化,而非表面做做樣子。

 

 道德經第49章: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聖人在天下,歙歙(ㄒㄧㄝˋ)焉,為天下,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譯解聖人沒有"價值取向的分別心以為固定之信念"

   一切皆由道所創生,必有其道理,所以聖人稟承道性,

                       涵容一切,以百姓心為同理心。

   善與不善的人聖人皆善待之,這是合乎道性的作法,

                      是謂德善。

   信實與不信實的人,聖人也都信任他們,是謂德信。

   聖人在天之下,小心翼翼,多方設法建構一個理想的

          生活環境;為了使天之下的百姓能夠齊同其心,

          合乎道性,得以發展靈性。

   因此,百姓也都疏通其耳目,無論所聽所看皆改變原先

      之看法,聖人所敎之見素抱樸,有了成效。

   如是之轉變,聖人也樂得以新生命來看待他們。

 

.新約聖經 哥林多前書第九章:

 

  1. 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
  1. 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1. 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
  1. 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1.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1. 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
  1. 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
  1. 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
  1.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保羅為了傳福音,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他自願成為眾人的僕

人,為要叫人不花錢得福音。怎樣使自己成為眾人的僕人呢?他舉

出三個例子:

  1. 為要向猶太人傳福音,他就作猶太人,遷就猶太人的習俗和
  2.  觀點,以爭取猶太人來信耶穌。如對提摩太和提多行割禮。
  3. 為要向在律法以下的人傳福音,他就作律法以下的人。保羅
  4.  與主相遇之後,已經活在恩典之下。如今為了向在律法以
  5.  下的人傳福音,他就作律法以下的人。譬如猶太人不吃豬
  6.  肉,保羅也就不吃豬肉;猶太守安息日,為了多得些猶太
  7.  人,保羅甘心情願接受猶太人的生活習慣和成見,和他們
  8.  共守安息日。 至於外邦人,只要不違背救恩真理,保羅也
  9.  甘心順從外邦人的風俗習慣。
  10. 為要向軟弱的人傳福音,他就作軟弱的人。是指靈性軟弱的
  11.  人,保羅就做一個軟弱的人,只要無損於真理信仰,保羅
  12.  都可以遷就他們。譬如對不吃豬肉的人,他就素食,用盡
  13.  一切可行的方法,和他們接近,以便能得著他們。

保羅不惜代價,向什麼人就作什麼人,都是為福音的緣故,要與其

他人分享福音的好處。

vv. 24-27 保羅喜歡用運動場上競技的鏡頭來形容信仰(腓312

14)。運動場上的選手,為了勝利願意放棄許多自由,我們也應該

為了不壞的冠冕而跑,並節制自己的權利。所以基督徒要時時警

醒,生活有節制,保羅知道一個基督徒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私欲,

不能制服自己的身體,雖然福音給了別人,自己可能反而被神棄絕。

 

p.s 附帶一提,本章也討論到傳福音的當靠福音養生,這和佛教的

 大乘經典一樣,不斷強調布施與供養三寶的功德。但是保羅與部

 分使徒如同慈濟的法師都主張靠自己工作維生。

 

保羅用三個實例來表示工人做工得代價是應該的,他傳福

音以開拓起來的這間教會提供下一間教會的需要(徒18

2-5).保羅採用舊約法則:凡在聖殿事奉的祭司都可接受獻

上祭物的一部分,應用在基督教傳道人身上。保羅受主耶穌

的差遣,應有權利享受信徒對他的供應,但是他放棄了應有

的權利,他一方面向人傳福音,一方面又親手作工,靠織帳

篷來養活自己。

 保羅聖工觀念:他認為這是一種權利。

1.     拒絕為基督工作接受金錢的報酬。工作乃是服務的機會。

 一切不是為己;乃是為上帝的緣故,他甘心樂意去服事他

 人。

2.     聖工是責任。如果這是由於自己的選擇,作一個福音的

 傳道,他可以要求工作的酬報;不過這工作並非由於他自

 己的選擇;他乃是蒙召擔任聖工;他不能停止工作,因此

 酬報這一件事是不成問題的

  (以上錄自  聖經研讀)

 

.佛法妙法蓮華經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

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

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

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

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

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

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

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

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

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

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

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

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

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

,,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

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

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與民同在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也乎 的頭像
    也乎

    問風部落格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