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的好對象易找,心心相印的情人難覓;俊美且身材好的外表

 不少,但是有質感且富感受性的身體卻不多。

如果交往中的對象在你身邊,你卻從來沒有打從心裡想要擁抱他

 的想念或衝動,你會想要跟他結婚嗎?

*從擁抱中你感受到什麼?其實大多數的人都能從擁抱中感受到

 那份感情的真假與厚度。

**「就是打從心底愛他,也說不出什麼理由」,這種愛情遲早要

分手的。如果你無法明確知道對方為何讓你死心蹋地愛他,你如何

能不計一切的去珍惜這份愛情?多的是,我內心的感覺消失了,我

發覺不再愛他。憑感覺做事是很不牢靠的,人的感覺不斷在變化中。

 「愛情須要靠謊言填補嗎?」其實在擁抱與接吻中,每個人都已

心知肚明,愛情是在加溫中?流逝當中或虛應故事?只是有的人不

想說破,等待對方的回頭或人只要在身邊就滿足了;然而以愛情為

要的人,可就無法容忍這種矯飾的虛情假意,一天也等待不下去。

面對第一種人,謊言只好持續下去。

 

**每個人對愛情的需求度不一樣,面對愛情的態度也不一樣,創

造愛情故事的能力也不一樣,婚姻須要經營,愛情更難經營,塗鴉

式的愛情,脆如朝露。

**那曾經暖過的十指卻結了冰柱

  於指與指碰觸間冷冽迅速遞傳
  你驚嘆一個軟弱的靈竟韌性地活過
  而我已消失於你的空擁隱入叢林中
     -----夏籬

  千千萬萬的人對於愛情竟然已可望而不可得,想到此,心不由

也凍結了一陣。

 

**很少有人了解象徵(對於形而上的世界而言,現象界是一種象徵)

的侵略性(思想化為實質的物像,可說是一種侵入空間的行為)本

質,也不了解侵略性與創造性之間的關係。當侵略性與創造性的比

例不適當時,當意識太過偏向此方或彼方,當象徵對你所居的特定

心理環境而言,不是流得太快就是太慢時,就產生了 "遲滯 "(inertia)

,於是就發生了許多停頓。盡可能簡單的說,有一個幾乎不可思議

的一刻,一個空無 ( no-reality )發生了,一個象徵被困於動與不動之

間,一個 "懸而未決 "的時候。

 

**以畫畫來說,內心有一股衝動,想把一個畫面表達出來,但是還

在依稀的階段,無法表現在畫布上,這個時刻就是懸而未決的時刻,

已呈現的作品是象徵,侵略性(實際作畫尚未動筆)與創造性(內

心的創作欲望強烈,呼之欲出)不平衡,想與行動有落差,這時候

就會產生遲滯(空隙或空白)現象。

 

**藉由什麼樣的行為來靜心,就像藉由什麼樣的行為來消除心中的

焦慮一樣,都是因人而異,並無統一的行為模式。禮佛的動機因人

而異,藉由不斷快速禮佛以達到靜心,其實和蘇菲藉由旋轉舞以達

靜心,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動態和靜態的念佛靜坐不一樣,與每

個人的個性和心境有關。心思較亂的時候,不適合靜態,動態會比

較適合。所以視王菲的禮佛為外求,應該是沒有禮佛的經驗。

 

** 神性、道性、佛性既不須要崇拜也無須追尋或合一,它們本來就

在你的生命之內,它們是你的精神指標,引導你去擴展自己的意識。

賽斯說內在與外在實相天生的合一性,給你們看一眼甚至在你們生

物性的界限內(肉身的人類)你們自己無限的本質——幫助你們看

在人成分中的神成分。換言之,這可以幫助你看到你們族類的潛

能並且打破侷限性思想的障礙。(賽斯這段話讓那些理想國的主

張有了實現的可能性。)(科學一方面幫人打開物質界的視野也給

人類帶來便利與飛越式的進展,但是科學關閉了人類的內在宇宙與

源頭,這是毀滅人類發展的危險宣示。)

 

*大自然的奇觀。臉書是個分享的世界,太注重個人性與隱私的人

基本上是不適合進入臉書的世界。臉書與部落格讓每個平民老百姓

都有發表自己心得的園地,好像園遊會,自由流動,自行觀賞,想

發表一點意見就發表,想靜靜的當個觀賞者就當個觀賞者,自由自

在,真的是個大同世界(如果沒有那些盜用者與謾罵者,會是一個

完美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本就充滿各種可能性,臉書的

世界實現了天涯若比鄰的理想,是個極盡可能的可能性之展現。敞

開自己,會悠遊得不亦樂乎。

 

**「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芻狗是做法事用的

草紮馬,用完即丟棄。老子這段話必須與食物鏈一道看,兩者同樣

建立在身體只是靈魂在地球運作的工具,有其目的性,所以無須去

刻意寶貝身體,但也不能隨意毀損,捨身取義就有其真實意。

萬物雖然與人有同樣的意識基礎,但是意識的種類無限多,所以在

生命的本質上有其發展的差別性,否則食物鏈不應被創造。因此賽

斯說,殺生不是絕對禁止,而在於其惡意程度,肉食動物僅只為了

生存而食,人有時卻是為了娛樂或過度浪費,而且不知感恩,視為

當然,飼養的過程也不人道,這才是問題所在。

在我們還不知生命是什麼的童年時代,鄉下能玩的大概就是昆蟲類

我們的童年確實玩死了一些昆蟲,大家都該懺悔。

兒童對於生命的無知來自於成人的誤導,所以兒時的錯誤行為無須

過度自責,能夠教育下一代及護生,也算彌補了遺憾。

凡事自責懺毀都要適可而止,往前推進才是生存的意義,如果過度

自責而讓自己頹廢,那是慢性自殺,也是不對的。

了解身體的存在意義,就不會本末倒置,或是過度寶貴或是視為臭

皮囊都不是中庸之道。這是我個人的體會,不見得正確,也樂於聽

聽妳的心得。

吃素如果無法理解食物鏈的存在意義,會患得患失或過度強化。

 

**如果心生怨恨,要找出讓你產生怨恨的想法,然後改變想法,才

能真正根除怨恨心,這也是化危機為轉機,也是為什麼要感激讓我

們感到痛苦的人,從痛苦中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內心底處的脆弱以及

不成熟之處。由此而奮進就是轉世劇的積極意義,如果因痛苦而思

報復之心,那麼,人生的痛將是生生世世,直到幡然醒悟。這也是

賽斯所說的,怨恨有多長,它就陪伴在你左右共度餘生,所以盧梭

是有智慧的(盧梭:「如果我提著一袋死老鼠去見你,那一路上聞著

臭味的不是你,而是我。接著盧梭望著遠方,若有所思地說:「怨

恨是一袋死老鼠,最好把它丟得遠遠的。如果我怨恨她<在盧梭訂

婚儀式上,牽著新男友出現而背離他的訂婚女友>,那這些年我豈

不是一直生活在怨恨之中,得不到快樂?」 ),不過耶蘇早說過,

你先要寬恕別人的過錯,上帝才會寬恕你的過錯。這句話引伸出胡

適的「想怎麼收穫要怎麼栽」,但是胡適卻不喜歡基督教。

 

**歌德:我們只能看見我們所知的。

  科學家與一般人或內觀的人,除了看到所知的之外,也會看到自

己所不知的,通常是這個原先所不知的帶領我們開創新領域。科學

家也常發現原先所不知的景象,而不斷推翻所知的謬誤。所以歌德

這句話只能對不思長進的人有作用。

 

**了解不等同於認同或接受,但是有利於良好的互動,避開沒必

要的爭論。臉書及google的搜尋可開拓我們的視野,也許也可發現

我們所未知而有興趣的新領域。自己並非完成式,有待我們不斷去

擴充,了解自己的不足可以鞭促自己多努力,上階段的努力可以引

發我們下階段的新方向,有時我們所知不多的時候,所定的方向不

見得適用一生,隨自己的成長,適時調整,人生會比較活潑。

 

**期待被肯定而快樂,大概會活在患得患失的苦日子當中。
快樂應該建立在自信心,其他的福利會是錦上添花。如果自信心沒

建立,所有的福利所帶來的快樂,大概都只是曇花一現。自信心才

能讓自己樂在其中而滿足。

 

**「我是誰?」問了之後,必須導引出,我要成為我想要的樣子,

然後積極去實現。
很多人在問了之後,提出我不存在、時間不存在、空間不存在、生

死不存在,從本質來講是不存在,但是他們忘了他們現在是活在現

象界,就現象界來講,一切都是真實的。一切都在變化與成長。

 

**看到這種殘破的葉子,養花的人大都會順手摘掉,即將枯萎或

褪色的花朵也會摘掉,保留整盆盛放的鮮花,這是有意或不自覺的

動作。現實中我們也喜歡看年輕貌美的人。但是這種想法卻不自覺

延伸到老年人身上,我們一直把關注投給年輕的,無心於殘敗的

花葉及須要被關懷的老人。日前看到盆栽裡的一朵褪色的花朵本想

順手摘下,想到這裡,就把手抽回來了,這種心態一定要改變,否

則我們無法面對自己的衰老以及欣賞風中殘燭的耆老。

(《 禮記 ·王制》 :「養耆老以致孝,恤孤獨以逮不足。」)

 

**年老的雙親日子所剩不多,兒孫卻還是各忙各的,沒人願意在

 他們急需親情的時候多撥些時間陪伴他們,非得等到剩下最後一口

 氣的時候,還要他們硬撐著,等你回去見最後一面。或者守靈、做

 七、花大錢辦喪事等等,這是為什麼?在他們還活著,還能感覺,

 渴望獲得陪伴,我們卻不肯讓他們心滿意足的離開,等他們帶著遺

 憾離開了,再來彌補,又能有多大意義?

 

 **老幹新枝,一棵老樹或許是十代同堂或許是百代同堂,總之是

子孫滿堂,當我們幫它亂截肢的時候,等同於殺了他的子孫,除非

必要,不要亂砍老樹。將心比心,常保安康。

  只要留心一下,你就可發現,其時我們的生活環境是被植物包

為簇擁著,我們深知地球離不開植物,我們的飲食也離不開蔬果,

但是我們對於植物卻是一付漫不經心,人類的存活虧欠植物與其他

生物太多,而至今我們仍無一絲的感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留言
    全站熱搜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