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為大於其細,始終如一,
                 以此精神表現大制不割。**
 
 
  道德經:第63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道德經:第34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常無,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解說:第34章以道之創生而不居功,來講述道之"以其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第63章以聖人的做事不輕忽細節,每一細節都視為整體來看待,而且
 
     始終如一,用以表明道的"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的精神
 
     如何落實到人間世,間接的也說明了大制不割的另一運作方法。
 
譯解:     第34章---
 
 大道無所不在,一切人事物因大道而存在,所以大道可左可右,因其無所不在,
 
 不像一般物體不能同時既在左又在右。萬物仰賴道而生存,道自古及今一點也不
 
 推辭,萬物各遂其所生,道之功不可沒,道也不居功。養育萬物卻不主宰萬物
 
 (本章呼應於51章--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所以萬物各有
 
 自由意志,隨一己之意願而生活。(因為人必須負責自己的行為後果,所以聖人
 
 有心把人導向道性發展的方向,以免誤入歧途而耽誤了自己)
 
  道体始終隱微虛無不可見,說其極為渺小亦可;萬物不自覺的以道為依歸,道
 
 也不因此而自認為萬物之主而對萬物加以掌控,萬物仍然是各遂其所生,道不強
 
 加干預。由此而說其極為偉大或廣大亦無不可。因為道並非為了偉大或廣大而作
 
 育萬物,而是出自愛養萬物、成就萬物,日日為之,生生不息,自然而成就其
 
 偉大與廣大。
 
 
 
 
        第63章---
 
  一般政府對於政治、經濟、文化大張旗鼓,整治軍備、構築工事、大興土木,
 
 美酒佳餚極盡奢華享受,聖人治國卻反其道而行,以無為、無事、無味為宗。
 
 一般人以分別心看待大小多少,而有不同的心思對應,聖人則以抱一的精神看待
 
 小與少,不加以分別,隨其本然而同樣重視之。世俗以怨報怨或如孔子五十歲
 
 以前以直報怨,但是聖人的德是玄德--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
 
 棄物。--不同於世俗,無怨無悔無分別,所以能以德報怨。
 
  小病不醫拖成大病,簡易的事不處理拖久了也會複雜化、困難化,所以在事情
 
 還能簡易處理之前,要儘早處理好,不要拖到困難化了才要處理。做大事也一樣,
 
 從細微簡易的地方逐步完成,有條不紊。雖小猶大,不可輕忽。因為天下困難的
 
 事必發作於不足為道之時,天下的大事業必開始於最細微之時。所以聖人始終不
 
 直接處理大困難、大事情,小心翼翼的以全然之心情面對每一細微之處,以小化
 
 大、以小為大,大難消解於無形,大業水到渠成。
 
 隨便允諾,必然少有信守承諾。以輕忽之心小看事情,必然會帶來更多的困難。
 
 所以聖人以謹慎戒懼的心情如面對大困難般的去處理每個細微的動作,因此始終
 
 不會遇到困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子
    全站熱搜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