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界的綣藏將綻放於彼界,"綣藏與綻放"猶如"負陰而抱陽",兩者

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相依相待.所以優雅的告別也是美麗的誕生.

***白天的寤寐時間短,所以夢境容易記得,而且夢中的意識跑不遠,

圍繞在房內房外四周,夢中情境與現實比較貼近,但又不同於現實所

發生,因為那是現實事件的別種版本,在夢中呈現以供參考,這種夢

比較容易轉譯,因此醒過來所記得的比較完整,夢中情境有時比現實

逼真,醒過來確實有迷離惚恍的感覺,有些情節可能竟日在心中盤旋,

不免有些惆悵.現實事件有各種可能性,我們只選取其中之一實現,

其餘的可能性潛藏於心中或夢境繼續發展,時機成熟就會浮上檯面

改變現狀,所以看不見的部分所隱藏的力量不可輕忽.綻放與綣藏

有著密切互動關係.老子的"萬物負陰(綣藏)而抱陽(綻放)"形容得很

貼切.很多人受到易經陰陽觀念的影響,無法理解這句話.孔子在易傳

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意思同於老子所說,但是長期被誤解成

兩性的意思.

 

###***筆直的人生,康莊大道-----大部分的人想望卻不想過的生活.

***人生說也奇怪,有時四周充滿光明,自己卻陷入踽踽獨行的困境.

 

***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自利利他這是自我生命成長與淨化的

指導方針;歷史告訴我們,不擇手段滿足自己欲望的人,幾乎

都是疾病纏身不得善終,外在看似成就非凡,內在卻是鬱鬱寡歡。

 

*** 泰雅古訓歌詞:發祥村(仁愛鄉)的平原是泰雅的發源地,

是我們泰雅的祖居地,是我們大家的根源。 我們尊敬的先輩

Buta'a Yen  Yabox 給我們堅定的訓示、諄諄的祖訓:不要用木牆

彼此隔離,要去繁衍和生活,就像劍筍一般茂盛的繁衍,就像

藤條一樣堅硬而有彈性。 先輩在分開離別時有過承諾:我們來自

同一血源的子民,要嚴守倫理,不要隨便生活,否則祖靈將懲罰

我們。打開耳朵,仔細聆聽,要堅守我們的生活規律。 祖先為

我們領路,拄著拐杖徐徐的前去。謝謝偉大的祖靈,帶來偉大的

生命規範,我們不要去樹敵,我們大家要和諧相處,我們大家要

做個現代泰雅人。

 

***牠的凝視就像我們凝視生命時,有時不免帶點好奇與迷茫而又

有些憧憬,沉靜總是會帶來生機.

 

***雲瀑'水瀑都具有迷人的吸引力,或許它們能沖刷出人類內在的

潛能,讓人產生面對現實的魄力.

*** 這些朝聖的隊伍靜心於藍天碧海的靜謐中,大自然確有神祕的

力量,能慰撫受愴的心靈.宇宙能量或許能讓身心安頓下來,想借此

能量開悟是不可能的,智慧來自於實踐的氣度與擴展的實際行動,

竟日端坐是誤信"自性本自具足"不假外求,有史以來沒有人實現

過這句話,或許很多人相信有,但看你對生命的認知.

 

***婚姻中的前景有桃花源等著,確實也是攜手共闖波瀾的動力.

***空靈中顯現悠閒的如意坐,凝視著水中的自己,雖說人生有時

恰似鏡花水月,但是流過心頭的影像,就像胡適所說的"山風吹亂了

窗紙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

 

***人生說也奇怪,有時四周充滿光明,自己卻陷入踽踽獨行的困境.

 

***Protagoras(普羅塔哥拉斯)希臘人,大約生於西元前490年,

早蘇格拉底20年。普氏這句話的希臘原文的中譯是:人是萬物的

尺度,如果萬物存在,是如何存在的;如果不存在,又是如何

不存在的。意思是萬物的存在與否?其決定的尺度在人。普氏

認為萬事萬物都有互相矛盾的說法並存,也可以說都對。所以

普氏這句話顯然取消了感覺的真假問題,既然一切都對,也就

取消了客觀真理的標準。真理的客觀標準沒有了,人人都是真理

的化身,都是尺度的決定者,因此辯論的勝負,不在與事實符合

與否,也不受什麼實踐的檢驗,而在於駁倒對方,也就是說,

用語言本身的邏輯力量和修辭的力量來制勝對方。後來演變成

詭辯學派。亞里斯多德很不以為然,認為這就是使弱者變為強者

的詭辯技巧,一般人也對此表示不滿,認為他是錯誤的、不正確

的,只是像是表面正確,其中只有修辭和論辯的技術。 不過

黑格爾認為這是個偉大的命題,把世界的解釋權由神轉移到人的

手中,孕育了後世人本主義的萌芽,在當時確實也是震撼傳統的

思想解放。當然,普氏對神的存在是懷疑與否定的,由是惹惱了

雅典人,甚至要判他死刑,他只好逃離雅典,他的書也被當眾

燒掉。

*** 普氏如果生在今天的台灣,當個名嘴是不成問題的,也不會

有人追殺他,人類社會多少還是進步很多的。蘇格拉底以前的

好幾個希臘哲學家都是被追殺的。其實普氏與荀子同樣都不

探討本質與形上的問題,比較像早期的科學,一切以眼見為憑,

所謂真理其實也是反映人類社會當時的一般狀,,只有學者才會

探討本質與形上問題,究其實這也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狀態,

強權即是真理,所以老子才會說"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遊山玩水,首重心境,若能"得其環中,超以象外",則能

心凝形釋,神清氣爽;如果只是登山健行,強健身體,恐怕會

氣喘吁吁,疲累不堪。

***上了年紀,學白雲隨意而安(隨自己的心意而不是隨所遇到

的外境),心無所住,無所住不是沒主見,而是太有主見(不

會被人激怒也不會隨外境起舞),只是不執己見折服他人,體

諒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不一,我們熬過了,也要樂見別人也在途

中(耐心等待一個人的成長,揠苗助長只會反效果),用直升

機直接把他送上山頂,人生斯有何樂?(參考別人的經驗,雖然

可以省掉許多冤枉路,但是缺乏過程的歷練,沒有真智慧,

有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會帶來更大的錯誤,這也是事實。)

 

***每個人都活在褒貶之間,上帝'神佛'菩薩也不例外,只是翹翹板

會左右變化而已,變化並不能斷言是否正確,不過掌聲多還是大家

比較能接受的,說無所謂是無可奈何.

 

***所有的選擇都必須概括承受周邊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所以對

自己的選擇到底認知多少(主體及週邊)?抱何心態?都會影響心

境的起伏以及堅持的程度.有些領域像是長城的守兵,如果無法

接受,還是盡早進城另謀高就.

 

 ***不要混淆運動和進步。一個搖馬保持移動,但沒有取得

    任何進展。-----Alfred A. Montapert

***歌德 - 在生活中,如果你願意考慮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你能發現新的東西。

***人各有所長,無須與他人之長比較,自我欣賞與自我肯定比較

重要.該問的是:我喜歡目前的自己嗎?如果喜歡,我能再進多少力?

需要補充些什麼才能更進一步擴展自己.所為續航力就是每一階

段所儲備的能力都只是下一階段的基礎而已,你願意走多久?

名人的苦惱是油盡燈枯,卻無時間再充實自己,尸位素餐的結果是

自害害人.急流勇退'沉潛再造一個新的自己,也是消極的造福人群.

***和善可愛應該是人類極力護持的普世價值,否則我們怎能期待

世界和平的降臨?如果我們內心祈求和平,嘴巴卻迫害和平,你想

最終的結果會是如何?人類的戰亂歷史一直喚不醒人類的同理心

,我們的反戰只是隨口說說,其實我們嘴巴的戰爭從來沒停過,

就是對於人類而言,戰爭是如影隨行的隨時在上演著.我們並沒有

真心在期待和平.

***自由自在的生活需要捨棄一些不當的慾望

***很多的同樣,只要心境不一樣,似乎所有的同樣也會變了樣,

以心還是居主導地位.由此進而去體會"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就可

知其中之要義---靜心才能臨危不亂,思索得宜.

***啟示錄:心之所繫,必有所感.當理性與直覺合一,也就是人類發

展的最佳狀態.對於從事創作的人謂之為靈感,而靈感來自於理性

作用的降低,直覺當道以便於接收靈光乍現的訊息.所以心之所繫,

是必要的前提,否則無法呼應.

**小碎花細膩的心思舖放成藍天的星星,需要耐心譯解它的花語,

朵朵白雲只能觀看熱鬧,隨風飄去,只是驚嘆,花語無語,有誰在意?

  (賞櫻)

***大自然萬古常新,人為之物很快變成古蹟.大自然雖然循環往復,

但是與時推移,推陳出新,變化萬千.反觀人類卻花了太多心思在過

往的追思與維修上,往前的衝勁沒入於退休與懷舊中.由此就可體

會出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意思是天地聖人都知道物質世界是生命的進修之

,重點是生命的成長而不是肉身與物質世界的維護與耽念,不可

本末倒置.

芻狗的作用是做法事所用,用完即丟棄.人類忽視了生命成長才是

當務之急,反其道的以物質為重;就好像為了珍惜芻狗,反而放棄了

法事的進行.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的發展,這個情況日益嚴重.有識之

,確實有必要重新思考生命之問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留言
    全站熱搜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