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主義者、進化論者以及許多現代人都認為人無法選擇自己

的誕生,只能被動的去因應自己的誕生環境,如果出生背景不好,

儼然自己是個受害者,怨天怨地,抱憾以終。佛教以自己所造的業

力來解釋這個由不得你選擇的自作自受。而賽斯的解讀是:

通常在兩世之間,你事先選擇了你的孩子,而他們也選擇你為父母。

 偶爾,早在受孕發生之前,那個將會成為未來的小孩人格會探訪

未來雙親的環境,這又是被吸引過去的。這是十分自然的。在兩世

之間,一個人可能看到來生情景的閃現,不一定是看到甚麼特定的

事件,而是體驗到新關係的精髓所在,而在期待中提醒自己他自設

的挑戰。──靈魂永生 p.261

    就賽斯而言,你對於自己的誕生一清二楚,而且這一生的遭遇也

是你自設的挑戰,只是誕生之後,你忘記了,加上受到社會價值觀

的影響,你開始不認帳,怨天尤人。如果你接受這是自設的挑戰,

你將會果敢的承擔起這個挑戰,想辦法突破,因為這是責無旁貸,

這輩子不處理,下輩子還是要處理。

  就賽斯學而言,由此也可看出,地球上的一切事件必須先存在

,你才會據此而加以發揮,所以萬物萬類各司其所,每個人各有不

同的屬性、潛能,因而發展出不同的人生表現。所以身體裡沒有的

,心靈上沒有的,你就不可能有所發展,我們只是順著潛能加以發

揮創造。以下我們就看看人類有哪些潛能可以在現實中展現。

基因性的夢:

甚麼是基因性的夢?那是直接被基因的啟動所激發的。這些有助於

形成及指導意識,當它在出生前存在於任何既定個人裡的時候。

 胎兒會作夢。當其肉體的生長在子宮裡發生時,其意識的成形也

被基因性的夢所伸展。這些特殊的胎兒取向的夢是最難描述的,因

為它們真的涉及了個人意識的輪廓線之形成。這種夢提供了主觀的

理解,而思惟由之發展。以那種說法,在腦子本身完全成形之前,

完整的思想就是可能的。

       就是思維的過程有助於將腦子帶入活動,而非其反面。

現在,這種思維是 "像形成它們自己的磁鐵 " 的電流模式。

  在胎兒裡已出現了形成觀念的能力,而且胎兒的確形成觀念。

那觀念成形之精確取向,以及思維模式之精確取向,等待著出生後

,來自父母及環境的某些具體的觸發,但觀念成形及思維的過程則

已建立了。這個建立發生在基因性的夢裡。

    嬰兒早在他們能說話之前就會思想了。

    思維必須先於語言而來,語言是思維的侍女。

運用語言的能力,是透過精確的取向而基因性地生成的,並且再次

的,基因性地以父母的母語實質啟動。兒童們早在實際說出這種語

言之前,就已在心智上學會了。但再次的,在基因性啟動的夢裡,

嬰兒練習語言;可是,在這種嬰兒聽見父母說話之前,他們是以心

電感應溝通的,甚至在嬰兒裡,基因性的夢也涉及了語言的密碼化

及詮釋。那些夢本身引發帶來自己的實現所必須的實質上的構成。

    終你一生,一種或另一種的基因性的夢仍在持續,不論你是否有

意識的覺察到。它們在你們所謂的「人的進化」裡扮演重要的角色

。它們是先前提過的讓人因覓食而去遷徙,領他們去肥沃之地的那

些夢的源頭。那些夢也與在物質世界裡的生存有極密切的關係,而

不論何時,當那生存彷彿受到威脅時,這種夢就會盡可能的升到意

識層面。

  基因性的夢也可以是預警饑荒或戰爭的夢。不過,這種夢在你

們自己的時代也常可以被觸發,當意識心確信人類的存活受到威脅

時───而在這種例子裡,那些夢於是真的代表了人的恐懼。那麼

過度憂慮能令基因系統混淆,並且是以種種不同的方式。每一種

族類的存在都依賴信任,這的確是一種生物性的樂觀,在其中每個

族類感覺到能自由而安全的發展其成員的潛能───在存在的自然

架構之內。每個族類進入存在時,不只對自己的有效性感覺到一種

天然的內在信賴,並且還被自己應付環境的能力的蓬勃生氣所實際

推動。每個族類知道在生命的結構裡,它是獨特的適於其位。所有

族類的年輕分子,都展示出一種無法抑制的放恣。那放恣是與生俱

來的。

  動物們知道自己的生命清楚的說明了生命的意義,牠們的存在

是極重要的。除此之外,牠們與在牠們內的生命精神如此充分及完

全的認同,以致去質疑其意義會變得不可想像。不可想像並非因為

這種生物不能思考,而是因為生命的意義對牠們而言是如此的不證

自明。

  不論何時,當人相信生命是無意義的;不論何時,當他感覺

價值完成是不可能的,或的確不存在的,那麼,他顛覆了他的基因

傳承。他將自己與生命的意義分開了。他覺得內心空空如也。世代

以來,人將信、望、愛附在已建立的宗教信仰上;反之,信望愛是

基因的屬性,受靈魂在肉身內不可分的統一所啟發及促進。動物也

與你們一樣的熟悉信望愛,而常常在其自己的存在架構裡示範它到

一個更好的程度。任何提倡生命是無意義的哲學,都具有生物上的

危險性,它提倡了直接阻礙基因活動的絕望感。這種哲學在創造上

是極端不利的,因為它們挫折了創造力本身由其中浮出的快活心情

、精神活力及遊戲感。

    這種哲學在理性的基礎上也是要命的,因為它們必然會拋棄人對

於他主要關心的主觀事物的偉大好奇心。如果生命沒有意義,那麼

,任何別的事真的都不會造成任何差異了。而理性的好奇心本身,

結果也在蔓藤上枯萎了。

  因此,社會上的理性概念對哪個基因系統被觸發,而哪個則否

,也有很大的影響。那麼,你們真的攜帶著無可勝數的資訊的基因

系統。現在,透過你們的科技,透過你們的物質經驗,你們被一個

具外在性質的龐大無比的通訊與訊息陣式所環繞。你們有你們的電

話、收音機、電視及你們的地球衛星──所有處理及傳達資訊的網

路。那些內在的生理系統和外在的那些資訊網路看似相當的分開而

且毫不相干,可是,實際上,它們卻是密切相連的。你們從你們的

文化、從你們的藝術、科學及經濟圈所收到的資訊,都被轉譯、解

碼,而變成細胞的資訊(科學家找不出人類的知識到底儲存在身體

的那個地方)。舉例來說,按照在任何既定時候的文化氛圍,當在

那氛圍裡相對的安全或不安全,透過私人的經驗被詮釋時,某些基

因性疾病可能被啟動或不啟動。

  當基因性與轉世性的板機被觸動,並且完全打開,以致某些特

徵以其最清楚、最壯觀的方式出現,以做為一個個別的示範以及給

整個人類的示範。這種時候與轉世的意圖密切相關,而這意圖不但

指引基因的啟動,在文化中也契入所需求的更進一步的刺激。在繪

畫與雕刻界偉大的大師時代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夢、進化與

價值完成 p.226-230

 

由潛能到現實(人並非無中生有或是從空白的紙張憑空創造)

──肉身的成長、思考、語言以及各種生活上的發明和文化發展:

 .你們天生有語言的傾向。語言是暗含在你們的身體構造裡的。

  你們天生有學習與探索的傾向。當你被孕育時,已有一個你長

大了的肉體之完全的模式(pattern)──這個模式足夠明確到能給

你可被認明的成人模樣,而同時又足夠富有變化到容許真的是無限

的變數(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公式,容許個人在自由意志之下自由發

揮,但有其範圍)。

  不過,如果你說你是被迫變成成人,那是癡話。一方面來說,

在任一既定時刻你能結束這個過程(自殺)──而許多人如此做了

。換言之,因為以你們的說法有發展的模式存在,但這並不表示每

個這種發展不是獨特的。

  那麼,再以你們的說法,在任何一個地球時間有許多這種模式

存在。

但在較廣的方面(在物質世界之外),所有的時間都是同時的(從

局部來看有生滅之變化,但是從整體來看,生滅並非個別行為,而

是不同的兩地同時在進行,所以說所有的時間是同時的),因此所

有這種肉體模式都同時存在。

  .  在心靈的範圍裡,知識、文化、文明、各人的和群體的成就、

科學、宗教、技術和藝術的所有模式,都以同樣的樣子存在。

  個人的心靈──你沒認出的你的那一部分(所謂的靈魂),

這些模式是有所覺察的,就像它對個人的肉體的生物模式──以此

為核心它形成你的形象──有所覺察一樣。

 

      那麼某些傾向與可能性是在你的生物性結構之內的,

      按照你的目的和意圖可被發動或否。

 

例如,也許你個人有成為一個好運動員的能力,可是,你的傾向與

意圖可能把你帶到一個不同的方向,因而那必要的板機並沒有被扣

動。每個個人都在不同的方向有所稟賦,他自己的欲望和信念發動

了某些能力,而忽略了其他的。

 3. 人類在他們內在天賦具有在所有情況下,他們可能必須的所

有知識 、情報和「資料」。不過,這天賦傳承必須在心靈上啟動,

就像肉體的機制,譬如一塊肌肉,由欲望或意圖啟動一樣。

   這並不指你是在學習你已知之事──就廣義來說。 就像,比

如說,你學習一種技術,若沒有啟動的欲望,這技術不會被發展;

但即使當你的確學會了一樣技術,你是以你自己的、獨特的方式去

用它。同樣,數學與藝術的知識,就與你的遺傳因子一樣的在你內

可是,你通常相信所有這種情報一定是外來的。固然數學公式不

是印在腦子上的,但它們是腦的結構天生固有的,並暗含於它的存

在之內。你自己的焦點決定你可得到的情報。

  這並不是說,自發的,未經指導的任一人,能突然變成一個偉

大的畫家或作家或科學家。不過,它的確意謂著,這族類在其自身

內,擁有那些能開花的傾向。同時它也指出,由於沒有利用到這種

方法,你們在局限你們知識的範圍(科學一方面提供人類的便利與

啟發,進而以此局限人類生命感知的範圍與可能性,再配合教育把

人類的認知定型化在進化論,與西方中世紀的教會把持人類的認知

沒兩樣;這兩個類型都是西方世界的產物,換湯不換料,只是在兩

個極端游移而已。)。它並不意謂以你們來說「所有的知識都已存

在」 ,因為當你收到知識時,它自動的變成個人化,而因此是新的

你的欲望自動的吸引你需要的那種情報,雖然你對此或有所覺或

無所覺。               

 收到知識,去假設未知實相的知識是可得到的,看來幾乎是迷信

,因為那樣的話,教育又有何用?然而教育應該用以介紹一個學生

盡可能多的努力區域,因此他可以認出,可被用做天然板機的區域

,以打開技巧或更進一步的發展。然後,那學生將做選擇。理論上

將來的情報是在那兒,可以得到,正如身體發展的「將來」模式在

你出生時就有了──而那無疑是實際的。

    (心靈的本質 p.59-62 方智版 王季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思想體系
    全站熱搜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