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1  

 

 

 

*天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德經:第5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呼!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註解:1. 仁     存也。( 有些人把道德經的不仁當成是對儒家的仁

          在唱反調,問題是道德經在儒家之前。也有人把仁

          當成是仁愛慈悲的情感方向在理解,以太上無情來

          解讀不仁。然而道德經強調貴以身為天下,愛以

          身為天下;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光看這

          兩句就可知道道德經對百姓的愛與關懷是極盡奉獻

          之能。而愛的目標是把百姓導入大道的生活領域

          ,這才是真正的救贖。循循善誘把百姓的內在的

          道性引發出來,以自己本有的力量來救自己,如此

          百姓就能進入「百姓皆謂我自然(自發性)」的境

          地,由是而完成道德經的治理理想「以輔萬物之自

          然而不敢為」,也就是無為而治。如此才能呼應

          最後一句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2. 芻狗 用草紮成的狗,祭拜作法事時所用之物,用完即丟。

 
            3. 橐籥 手工業時代打鐵所用之風箱,具伸縮性,
 
       拉送之間,把空氣送入火爐之中。
 
            4. 中  天地之間曰中,清虛中暗藏生發之妙用於無形。
 
譯解:天地不會多方設法保存萬物的生命於永遠,視萬物之物身
 
   如同作法事所用之芻狗,目的達成即丟棄,隨生死之自然。
 
   聖人也不會多方設法保存百姓的生命於永遠,視百姓之物身
 
   如同做法事所用之芻狗,目地達成即丟棄,隨生死之自然。
 
   芻狗是為了方便做法事所借用之工具,無須為它妝點或大肆
 
   鋪張。人的身體如同芻狗,為了在人世間藉假修真,所以重
 
   點是靈性的成長,而不是肉身的舒服享受。但是人類不知靈
 
   性的存在意義,反而本末倒置,為了身體的享受而大動干戈
 
   ,不斷犯錯,導至靈性生命發展的遲滯現象。
 
     天地之間就像個大風箱,看似空虛無所有卻也不會坍塌
 
   ,但是當你拉動風箱,一拉風箱就塌了,往內一推風箱又鼓
 
   起來,把風推進火爐,越拉推,火越旺盛。這就好比忘卻道
 
   性存在之自發性,視道為無物,所以須要靠人為之造作。因
 
   此一拉忘了道性,一推把人的造作往裡送,火旺了就好像人
 
   間走向文化、文明之發展,熱鬧滾滾,繁華多趣。但是這個
 
   假像就像火旺躁動,人世間從從此躁動不安、你爭我奪,不
 
   得安寧。早已忘記道是怎麼一回事。動而愈出,有如道德經
 
   所言: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多言數窮,有如大有為政府的
 
   繁苛政令,活動頻繁,老百姓隨著改革,不斷要改變生活,
 
   不得安生。整個社會各為其利,躁動不安。所以不如守中,
 
   守住道性,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往靈性去發展,而不是往
 
   物質造作的方向發展(虛而不屈,就像第六十章所說治大國
 
   若烹小鮮;政府看似無作為,但是社會是安定的,在安定中
 
   自有變化。新的政府一上台,標榜改革,熱炒三鮮,不斷翻
 
   動,惹得民怨四起,社會擾嚷不安,反而呈現停滯或倒退現
 
   象。這就是本章所說的動而愈出,多言數窮;既然改革只是
 
   讓老百姓更加不安與憤怒,不如守中。道德經的改革是默默
 
   進行的,就像生命的成長在默默中進行,突然有一天你發現
 
   自己已進入中年、老年。大自然無須你去推動,默默中也不斷
 
   在改變。意識與自發性都自動朝著價值完成在呈現。人的理
 
   性與價值觀不理解真正的生命意義,只會造成多言數窮。但
 
   看歷史所呈現的物壯則老的強國沒落,強國自恃兵強馬壯,
 
   窮兵黷武、到處興兵侵略,不可一世。但是興盛之後卻是王
 
   國快速的沒落,也就是老子所說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
 
   早已。由此更能理解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改革不如潛移默
 
   化,為求立竿見影,改革不斷在進行,每個掌權者都要把他
 
   所謂的理想加之於社會與老百姓,把人玩弄於股掌,這是非
 
   常可怕的。共產黨可說是把這種現象推到極點,尤其是文化
 
   大革命。政黨政治也陷入這種迷思。)
     
           
 
p.s

 ***大自然萬古常新,人為之物很快變成古蹟。大自然雖然循環

  往復,但是與時推移,推陳出新,變化萬千。反觀人類卻花

  了太多心思在過往的追思與維修上,往前的衝勁沒入於退休

  與懷舊中。由此就可體會出道德經中所說的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意思是天地

  聖人都知道物質世界是生命的進修之所,重點是生命的成長

  而不是肉身與物質世界的維護與耽念,不可本末倒置。

  芻狗的作用是做法事所用,用完即丟棄。人類忽視了生命成

  長才是當務之急,反其道的以物質為重;就好像為了珍惜

  芻狗,反而放棄了法事的進行。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的發展,

  這個情況日益嚴重。有識之士,確實有必要重新思考生命之

  問題。

  身體的工具性,主要是用來藉假修真,如果本末倒置為了身

  體的享受而為非作歹,那就會像第十三章所說——貴大患若

  身;了解藉假修真的真意就會貴以身為天下、愛以身為天下

  。現代人迷失在身體享樂的物慾裡,早就忘了生命的真實意

  每一樣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質和意義,完成了自己的本質

  和意義才算達到了存在的目的。---亞理斯多德 然而當

  前的社會都在教你如何創業,似乎事業有成才能達到人生存

  在的目的。那麼,人存在的本質和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似

  乎已無意義。更遑論其他生命的存在本質與意義?這個社會

  也似乎在告訴我們,力量大的人在主宰這個世界,是這樣嗎

  ?我們只看到表面的勝利,卻沒看到背後付出的代價。或者

  視而不見?

 

p.s   今日(2020年4月3日)突然有所悟,把本章與金剛經的「我說佛

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以及「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

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乃至心經的「無至亦無得」。兩者加以

比較,似乎有點意思。

   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來

理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就不難理解了。重點都是藉假修真,所以說「我說佛法,即非佛

法,是名佛法」,一切都是方便說法,如度筏,既度上岸,筏也就

無作用了,筏的意義只存在於物質世界。「是諸法空相」、「無至

亦無得」,由此可理解「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守中也就是守無至

亦無得的道 。守道就能像心經所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呼!虛而不屈,

動而愈出。既是無至亦無得 ,把心思花在這些世間的造作 ,意義就

不大了.)

 

p.s 道德經為何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食物鏈的設計可看出道德經所說無誤 , 天地萬物被創造而出 , 各星球生物

的飲食方式也不一樣 , 食物鏈的相食為生並非唯一選擇 , 至少草食動物非常多也

可存活 ,並非肉食不可 , 而且在捕食過程中的放毒或獵殺的方式是千變萬化 , 這

些能力都是本能 ,也就是被賦予的天生能力 , 不是牠們自行演化出來的 . 人類的

放毒或獵殺也是從大自然學來的 ,能力當然不及造物主的萬分之一 . 放毒與獵殺

的食物鏈告訴我們造物主(或神佛菩薩)的慈悲或愛不是宗教界所宣說的那一套 ,

人類把愛與慈悲無限上綱是不對的 . 食物鏈的設計必然有其用意而且是好的 ,

在痛苦中完成了地球的自主存活相續 . 因此為了眾生靈性的提升 , 所以聖人不

仁以百姓為芻狗 , 而非以愛與幸福來照顧百姓 , 如此才能說明道德經明道若昧

, 進到若退 , 夷到若纇 ; 知其榮 , 守其辱 ,凡事都守在柔弱忍辱居下方的一方 .

天地與聖人與世俗人的追求背道而馳 , 所以尚書說道心惟微 , 人心惟危

 聖人教導的是修道的功德 ,.以此功德靈性才能提升 , 智慧才能浮出 ; 而世人

追求的是提供幸福的福德 , 大多數人過的是賭命人生 , 不知道為何物 . 因此不

仁的前提必須先確認世間物身僅只是為了藉假修真的芻狗 ,不能為了物身的享

樂而造業輪迴不止 . (2020/ 11 /03 補記) (六祖壇經中的達摩祖師也點出了功德

與福德的不同 , 慈濟所作屬於福德的範疇 , 福德必落入因果相報的輪迴中 . )

 

 

p.s*尼泊爾加德滿都2015425日規模7.8級大地震之後,就地

焚燒屍體。大地震一下子奪走上萬條人命,一萬五千多人受到輕重

傷,舉世震驚。但是尼泊爾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一萬五千多人,台灣

每年車禍死亡七千多人,全世界每年車禍死亡五十萬人,大家卻是

無感。相對於全世界每年死亡七千萬人,出生八千萬人,這些似乎

只是零頭。人類對於生死問題,好似越來越豁達。道德經"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原意是告訴我們身體及物

質世界只是幫助靈性的成長,不要為了擁有物質世界而爭戰不休

然而我們對於生死逐漸無感,似乎是見多不怪,反而更加著力於物

質世界的爭奪,靈性越發式微。道德經所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

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現可欲,使民心不亂。"我們不但反其

道而行,更加大張旗鼓,社會的亂象不是一個人的責任,是全民的

共業所致。

 

arrow
arrow

    也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